[实用新型]GSM智能电子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941.2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民;陈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建民;陈其文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5/06;H04W4/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14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sm 智能 电子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机械防盗、电子智能遥控、GSM手机监控三合一立体防盗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安居才能乐业,虽然我们的社会大环境稳定和谐;但由于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安全(尤其是家庭安全)依然是我们每个公民最关注的事情。家庭安全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入户门,而入户门的防盗重点又是房门锁。目前我们绝大多数门锁采用的是机械锁。机械锁的弊端就是无声,只要情况允许的话,盗贼可以使用万能钥匙或者其他破坏性工具(较长时间作案)开锁或者撬门,而主人不得而知。电子锁防盗性比机械锁有一定优势,但现在解码器太多(容易破解),有时收到干扰会影响操作…无论是机械锁还是电子锁都不能及时吓阻盗贼与及时通知主人…人民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有机械防盗锁结构优势又有电子防盗的安全性,还能现场报警吓阻及运用GSM手机网络报警的GSM无线智能防盗门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机械防盗、电子智能遥控、GSM手机监控功能三合一立体智能防盗门锁;产品由带有GSM模块的监控主机、报警喇叭、遥控器、带无线接收器的智能门锁组成。按遥控器上锁键,房门上锁进入防 盗状态,有人开门开锁就会触发锁内的电子报警,触发器会将无线信号发送给监控主机,系统会启动报警:喇叭鸣叫、发送短信及拨打报警电话;按遥控器上的开锁键或通过发送手机开锁短信至系统内GSM卡号即可开锁与解除警报。用户可通过GSM手机网络发送短信查询系统门锁状态及设定锁门进入防盗状态;系统有修改原始密码与设置报警号码功能;机械钥匙为备用钥匙,在紧急状态下使用。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产品由监控主机、报警喇叭、遥控器、智能门锁几个部件组成;监控主机内置GSM模块,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对系统进行监控。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产品的智能门锁带有无线接收器,可以接收来自主机的指令并执行指令,还可将现有状态回传给主机。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遥控器上设有开锁与锁门两个功能键,按锁门键门锁上锁系统进入防盗状态;按开锁键门锁开锁系统进入解除状态。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系统有报警喇叭,门锁上锁系统进入设防状态下,有人非法入侵(破门开锁),系统启动警报:喇叭鸣叫、发送短信及拨打报警电话。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产品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用户可通过GSM手机网络发送短信查询系统门锁状态及设定锁门进入防盗状态。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产品具有设置功能,用户还可通过GSM手机网络发送短信修改原始密码与设置报警号码;
所述的GSM智能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产品具有多重保险设置,机械钥匙在紧急状态下(如遥控器电量不足或电子锁故障等)可以打开门锁,但系统会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结合了各种类型防盗锁优势的智能门锁:有既机械防盗锁结构优势又有电子防盗的安全性优势,还能现场报警吓阻及运用GSM手机网络报警。全面有效地解决了众多家居、商铺、办公室、仓库等区域的安防难题。让偷盗者无机可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通讯关系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GSM智能电子门锁,可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短信对监控主机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给主机进行状态查询、修改密码与设置报警号码。
如图1所示,监控主机由智能门锁与报警喇叭组成;智能门锁含电子防盗部件与机械结构部分,电子智能功能有:遥控开锁/上锁、自动上锁、未上锁提示、电量不足提示、非法入侵报警;机械钥匙为备用钥匙,限紧急状态下(电子遥控失效时)使用。
如图1所示,当智能门锁执行了上述电子智能功能后会将信息回传给主机,主机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有人非法入侵,系统会立即启动警报:喇叭鸣叫、发送报警短信及拨打报警电话;按遥控器开锁键或发送解除短信解除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建民;陈其文,未经蒋建民;陈其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炭电化学脱硫抗氧化阳极
- 下一篇:固液分离机压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