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饭煲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411.8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9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姚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兴华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饭煲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饭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饭锅一般由锅体、电热元件、控温和定时装置3部分组成。
锅体有内、外两层或内、中、外3层。内锅体用来盛装欲烹制的食物,常以铝合金、搪瓷或不锈钢制作,其内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以防止食物粘锅;外锅体起安全防护和保温作用,一般均用薄钢板制作,表面喷漆或涂搪。内外两层锅体之间可以是空气夹层,也可以填充绝热材料。三层锅体是在内外两层锅体间加有中锅体,形成蒸锅并起双重保温作用。
电热元件:通常为金属管式,大多铸于铝质发热板里,发出的热量经发热板均匀地加热内锅体底部。一般电饭锅仅设一只底部电热元件。为获得更佳烹制效果,有些高档产品上设2~4只电热元件,分别作为顶盖加热器、侧周加热器,功率可分多档。
控温和定时装置:普通电饭锅上常采用的控温装置,一般由限温器和恒温器两部分组成。前者保证锅温不会超过某一定值(通常为103±2℃),安装在发热板中心的空腔处;后者保证锅内食物煮熟后稳定在60~80℃,安装在发热板下或其他适当位置。80年代以后,定时器在电饭锅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是发条式机械定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饭煲检测装置,精确检测电饭煲的使用状况,控制工作温度,安全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饭煲检测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制器及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还包括分别连接在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输入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锅体温度检测电路、保护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及蒸汽温度检测电路;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的锅体温度检测电路及蒸汽温度检测电路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由IGBT晶体管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测电路对电压、电流、锅体温度及蒸汽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和显示,能使用户及时了解锅内工作状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一种电饭煲检测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制器及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还包括分别连接在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输入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锅体温度检测电路、保护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及蒸汽温度检测电路;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加热控制MCU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的锅体温度检测电路及蒸汽温度检测电路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由IGBT晶体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饭煲检测装置通过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锅体温度检测电路及蒸汽温度检测电路检测电饭煲内的电压电流、锅体温度及蒸汽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扇控制系统进行散热,且检测系统设置有保护电路,对电饭煲进行更好的保护,安全可靠,实用性高。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兴华,未经姚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