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602.0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昕;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B01D4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再生 设备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早期沥青路面陆续进入整体修复和改造阶段,将产生大量的沥青再生料。目前该沥青再生料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采用了较为节能环保的再生工艺,比较常用的为热再生工艺。
热再生工艺是将沥青再生料加热使沥青软化而达到再生的目的。但是在加热沥青再生料的过程中,由于沥青受热,将产生对生物体不利的蓝烟,该蓝烟需严格控制。目前比较常见过滤再生设备废气的方法有:一、直接引入液体过滤;二、直接引入原生设备的除尘器;三、引入原生设备的干燥滚筒进行二次燃烧。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可用液体,同时过滤的可靠性不高;第二种方法对原生设备的除尘能力要求将急速提高,同时对原生除尘器污染较为严重;第三种方法的优势是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直接将再生废气引入原生设备进行二次燃烧,能有效保护环境,但是由于该废气内含有裹附沥青的颗粒成分,所述颗粒进入引风机内部,将造成引风机叶片的磨损和高速旋转、摩擦起火。如果不能有效避免裹附沥青的颗粒成分进入引风机内部,即无法保证总体设备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该废气处理系统与再生干燥滚筒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再生烟箱、一级除尘器、引风机和原生干燥除尘系统,所述再生烟箱、一级除尘器、引风机和原生干燥除尘系统间通过烟道连通,由再生干燥滚筒排除的废气依次通过再生烟箱、一级除尘器、引风机后进入原生干燥除尘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烟道包括连通再生烟箱与一级除尘器的第一烟道、连通一级除尘器与引风机的第二烟道、连通引风机与原生干燥除尘系统的第三烟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借助一级除尘器和引风机的作用,能有效沉淀再生设备废气内裹附有沥青的颗粒成分,以此避免所述颗粒进入引风机内部,从而造成引风机叶片的磨损和高速旋转、摩擦起火,保证总体设备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1与再生干燥滚筒2连通,设备废气处理系统1包括再生烟箱11、一级除尘器12、引风机13和原生干燥除尘系统14,再生烟箱11与一级除尘器12通过第一烟道15连通、一级除尘器12与引风机13通过第二烟道16连通、引风机13与原生干燥除尘系统14通过第三烟道17连通。由再生干燥滚筒2排除的废气依次通过再生烟箱11、一级除尘器12、引风机13后进入原生干燥除尘系统14。
参照图1所示,该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废气处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沥青混凝土再生设备工作时,再生干燥滚筒2内将产生废气,该种废气主要包括有蓝烟和裹附有沥青的颗粒等,该废气在引风机13负压的作用下,依次经由再生烟箱11、第一烟道15、一级除尘器12、第二烟道16后排入第三烟道17、原生干燥除尘系统14内进行二次燃烧并除尘,起到除尘、环保的效果。该废气内裹附有沥青的颗粒成分,在一级除尘器12的作用下,能有效沉淀,以此避免所述颗粒进入引风机13内部,从而造成引风机叶片的磨损和高速旋转、摩擦起火,保证总体系统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倒梯断面钢桁梁斜拉桥索力传递结构
- 下一篇:一种调整轨距的扣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