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6215.1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4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翁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美工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72;B01D53/4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韩蕾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尤指一种高效率的处理废气中气相二噁英的系统。
背景技术
无色无臭的二噁英为世纪之毒,其产生于燃烧所造成的废气,而二噁英存在于动物或是蔬果中,再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而被人体吸收,便造成许多肝脏、免疫系统、肌肉关节疼痛、流产、畸型儿、视力受损等疾病,故处理二噁英为现在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
在焚化炉或其它燃烧系统产生的废气中含有酸性气体及二噁英毒性气体,一般会使用碱剂吸收塔来去除酸性气体,而用活性碳来吸附二噁英,再由袋式集尘器(bag filter)去除粒状物及被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碳。
碱剂吸收塔一般使用的型式有干式或半干式吸收塔,而气体悬浮吸收装置(gas suspension absorber,GSA)为半干式吸收塔的一种,其包括一反应器(reactor)、一储存槽(storage)以及一旋风集尘器(cyclone),其中使用的碱剂为氢氧化钙(Ca(OH)2),GSA的使用流程是碱剂由碱剂储存槽注入反应器,碱剂于反应器中与酸性气体反应,达到去除酸性气体的目的,此时碱剂于反应器中会依小、中、大等粒径分别呈现“随气流流动”、“流体化”及“掉落”等三种状态。部分随气流流动的小粒径碱剂会被旋风集尘器所收集,并回到碱剂储存槽中重复使用,而部分随气流流动的小粒径碱剂会被排出于气体悬浮吸收装置。流体化的中粒径碱剂并不会长时间维持流体化,因其会与其它粒状物或碱剂团聚成大颗粒径后自然落下,掉落的大粒径则由反应器下方的管道排出。
通过GSA系统而去除酸气的废气随后进入活性碳注入管道(active carbon injector,ACI),去除废气中的气态二噁英,废气再流经袋式集尘器(bag filter,BF)系统去除废气中的粒状物及被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碳。
此GSA已发展近数十年,相较于其它处理废气中二噁英的系统,其具有装置简单以及设备便宜的优点,而其最大的缺点是在实际操作的情况下,碱剂注入反应器时,碱剂容易粘黏在反应器的管壁上,造成反应器的管壁内径变小,而导致GSA系统压损的增加,因此该GSA以及ACI系统每隔一段时间需停止运转,以清除粘黏在反应器的管壁上的碱剂,且由于碱剂易粘黏,故造成碱剂于反应器中造粒不稳定的问题,即,碱剂 在反应器中随气流流动的小粒径碱剂会大幅减少,进而影响碱剂去除酸气的效率。此外,二噁英中的气相二噁英以往是使用活性碳吸附以去除,因此在ACI系统需使用大量的活性碳以去除气相二噁英。此外,由于活性碳注入活性碳管道中是以稳流方式流经管道,故活性碳吸附废气中的二噁英的效率并不佳,因此即便使用超量的活性碳亦无法有效去除废气中气态的二噁英,而徒增活性碳的成本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GSA以及ACI系统更广泛以及更有效率的使用于去除酸性气体,同时处理废气中的二噁英,尤其是气态的二噁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是一种具有稳定性高的除酸效率,并可同时有效的去除二噁英,且可同时降低活性碳使用量的废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
一循环流体化床半干式除酸装置(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semi-dry scrubber equipment),其包括一可供输入一废气的反应器,一与所述反应器连接的旋风集尘器、一与所述反应器以及所述旋风集尘器连接的循环储存槽以及一与所述反应器连接的碱剂注入装置;
一惰性物质,其是容置于所述循环储存槽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惰性物质是指任何不与碱剂发生反应的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含有气相二噁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物质为颗粒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质为砂子或硅酸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物质的粒径为0.2毫米(mm)至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美工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水美工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6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