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663.8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4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宥萁;江宇翔;蔡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瑞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31/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趋严重,又因环保节能意识的提升,全世界目前都相当着重于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更是一个重点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发电系统可区分为热能发电系统与光能发电系统。针对以光能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而言,主要是由聚光透镜与太阳能芯片所构成,其通过聚光透镜的设置,以使光能量聚集于太阳能芯片,进而达到发电的功效。其中,太阳光经过聚光透镜,将数以百倍的光能量聚集于较小面积的太阳能芯片上,可减少太阳能芯片材料使用量。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已知的太阳能发电设备1的示意图。太阳能发电设备1包括机架11、聚光透镜组12、两个太阳能芯片13及散热器14。聚光透镜组12安装在机架11的第一承载部111,以接收太阳光。太阳能芯片13安装在机架11的第二承载部112,并相对于聚光透镜组12,以接收通过聚光透镜组12的光线,从而进行光电转换。散热器14贴附在机架11的第二承载部112相对于太阳能芯片13的一侧,以将各构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散逸。
然而,对于已知的太阳能发电设备1而言,由于只单纯的通过具有鳍片的散热器14进行散热,因而散热效果并不平均,又由于高温的作业环境不仅将影响电子设备中的电子部件的特性,过高的温度还可能造成电子部件永久性的损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设备,使其能够平均地散逸热能,进而提升散热效果,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存在的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平均地散逸热能且提升散热效果的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散热模块具有基材及多个散热层。散热层依序形成于基材的一个表面。各散热层包含至少一散热结构,且散热结构具有储热散热区及导热区。储热散热区环绕于导热区的周围,且储热散热区与导热区之间具有一间距。电子装置与散热模块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储热散热区包含多个非金属粒子,且非金属粒子为石墨粒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区包含多个金属粒子,且金属粒子的材质包含铜、铝、金、银、钨或前述金属的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区的面积与储热散热区的面积的比是介于1∶1.25至1∶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距与储热散热区的周长的比是介于0.01∶1至0.1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散热层的储热散热区相互接触,且相邻的散热层的导热区相互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恒温模块。恒温模块贴合于电子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模块为多孔金属材质恒温板、蒸汽腔体恒温板或蒸汽腔体多孔恒温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热电转换部件。热电转换部件贴合于恒温模块或散热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或发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装置搭配运用。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模块及恒温模块。散热模块具有基材及多个散热层。散热层依序形成于基材的一个表面,各散热层包含至少一散热结构,且散热结构具有储热散热区及导热区。储热散热区环绕于导热区的周围,且储热散热区与导热区之间具有一间距。散热模块及恒温模块与电子装置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模块为多孔金属材质恒温板、蒸汽腔体恒温板或蒸汽腔体多孔恒温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储热散热区包含多个非金属粒子,且非金属粒子为石墨粒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区包含多个金属粒子,且金属粒子的材质包含铜、铝、金、银、钨或前述金属的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距与储热散热区的周长的比是介于0.01∶1至0.1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热电转换部件。热电转换部件贴合于恒温模块或散热模块。
由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管理装置与电子设备是通过将多个散热层依序形成于基材,其中散热层的散热结构中的储热散热区以一间距环绕于导热区的周围,用以加强热传输的效率,使其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导引至每一散热层,从而实现能够平均地散逸热能,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瑞熙有限公司,未经嘉瑞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塑复合装饰扣板
- 下一篇:可手控的自动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