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1819.7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杰;张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杰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F24H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反光 结合 板管换热式 光波 即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既能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辅助加热装置,又能作为热水器使用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太阳能来生产热水,但在夜间或阳光不好的时,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的热水可能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要采用辅助加热装置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管路相连接,对循环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但传统的辅助加热装置热效率低,不能做到水电隔离,安全可靠性差,且容易结垢,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能取代电加热,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既能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辅助加热装置,又能作为热水器使用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包括导热反光罩,还包括装设在导热反光罩内壁上或环绕在导热反光罩外壁上的盘管,导热反光罩内装设有对导热反光罩进行光加热的光源,盘管的一端具有进水口,盘管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所述导热反光罩的内表面覆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有益效果是:通过构造一导热反光罩,还包括装设在导热反光罩内壁上或环绕在导热反光罩外壁上的盘管,导热反光罩内装设有对导热反光罩进行光加热的光源,所述导热反光罩的内表面覆有选择性吸热涂层,选择性吸热涂层吸收光源发出的光线的能量后,通过导热反光罩将热量传导给盘管对盘管内的水进行加热。热效率高,能取代电加热,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提供一种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包括导热反光罩1,还包括装设在导热反光罩1内壁上的盘管2,导热反光罩1内装设有对导热反光罩1进行光加热的光源3,盘管2的一端具有进水口4,盘管2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和出水口5从导热反光罩1内部伸出到导热反光罩1外部,所述导热反光罩1的内表面覆有选择性吸热涂层6,选择性吸热涂层6吸收光源3发出的光线的能量后,通过导热反光罩1将热量传导给盘管2对盘管2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盘管2也能直接吸收光源3发出的光线的能量,直接对盘管2内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光源3是光波加热管或红外线加热器。
实施例二,参照图3、图4,提供一种盘管与导热反光罩结合的板管换热式光波即热器,包括导热反光罩1,还包括装设在导热反光罩1内壁上或环绕在导热反光罩1外壁上的盘管2,导热反光罩1内装设有对导热反光罩1进行光加热的光源3,盘管2的一端具有进水口4,盘管2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5,所述导热反光罩1的内表面覆有选择性吸热涂层6,选择性吸热涂层6吸收光源3发出的光线的能量后,通过导热反光罩1将热量传导给盘管2对盘管2内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光源3是光波加热管或红外线加热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杰,未经杨宪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1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