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9239.4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高锦华;陈淑明;吴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如皋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 |
代理公司: | 如皋市江海专利事务所 32216 | 代理人: | 蔡春建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开启 即时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防窃电的一种自动报警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力行业都是通过铅封计量柜柜门的方法来防止窃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窃电现象屡禁不止,窃电水平越来越高,铅封的方法已经失去其防盗的目的,也有的计量柜用门锁来预防窃电,但是现有的配电设施离人们居住的地方很远,所以即使有窃电者将计量柜门撬开进行窃电,也很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所以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有人窃电后逃离,计量柜门始终处于打开状态,遇上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出现漏电现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以提高防窃电的能力,使得电网的运行更加的可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计量柜上安装上具有柜门开启后及时报警的一种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考虑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设计成由监控装置、无线发射器、负控模块、接触开关组成的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负控模块设置在计量柜上,并通过电缆分别与设置在计量柜中的输入电流端感应线圈、输出电流端感应线圈相连;无线发射器设置在计量柜的柜体上,并与负控模块相连;接触开关设置在计量柜上,并与负控模块相连。
所述的无线发射器为一个实时将计量柜柜门信息传递给监控装置的一种无线传输装置。
所述的监控装置由显示器、主机组成,主机为一个实时接收无线发射器传来的计量柜柜门信息,并在显示器上弹出报警对话框,提醒值班人员计量柜的柜门被打开了。
所述的负控模块为一个接收接触开关的开关信号并处理后传输给无线发射器的一种多功能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的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开关为多接触点的线路控制装置。
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的负控模块分别与计量柜中的输入电流端感应线圈、输出电流端感应线圈相连,并通过导线分别与接触开关、无线发射器相连接;当计量柜柜门被打开时,接触开关动作将信号传输给负控模块,负控模块将接受的开关信号处理后在传输给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将通过无线信号传送给监控装置的主机,主机将无线信息处理后在显示器上将弹出报警对话框,提醒值班人员,计量柜柜门被打开了。其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处理窃电现象挽回电力部门的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接触开关设计成多接触点的形式,从而避免了当接触开关发生故障或者柜门发生变形时导致的误信号的发生;由于设有无线发射器,从而在远距离且不需拉线的情况下快速的传递信息;由于监控装置上设有显示器,从而能很清楚的提供窃电的位置;由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所以有着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柜开启即时报警装置它由监控装置1、无线发射器2、负控模块3、接触开关4组成,其特征在于:负控模块3设置在计量柜上,并通过电缆分别与设置在计量柜中的输入电流端感应线圈、输出电流端感应线圈相连;无线发射器2设置在计量柜的柜体上,并与负控模块3相连;接触开关4设置在计量柜上,并与负控模块3相连;无线发射器2为一个实时将计量柜柜门信息传递给监控装置的一种无线传输装置;监控装置1由显示器11、主机12组成,主机12为一个实时接收无线发射器2传来的计量柜柜门信息,并在显示器11上弹出报警对话框,提醒值班人员计量柜的柜门被打开了;负控模块3为一个接收接触开关4的开关信号并处理后传输给无线发射器2的一种多功能数据处理模块;接触开关4为多接触点的线路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如皋市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如皋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9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