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8389.3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6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生;赵振华;李旻;薄涛;马士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污水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
背景技术
污水检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清理管道而设立的窨井,同时还起连接管段和管道系统的通风作用。目前,污水检查井多为标准砖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的砖砌体。砖砌体污水检查井由于强度不够,会出现渗水、裂缝,甚至倒塌现象。同时,砖砌检查井需现场砌筑,施工速度慢,且易于受到施工现场地形、施工环境、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场施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包括由两个半圆形弧板Ⅰ对合构成成型污水检查井圆形垫板的模腔Ⅰ,每个半圆形弧板Ⅰ上坐落有与该半圆形弧板Ⅰ同轴等径且中心角小于180°的弧形板Ⅱ,每个弧形板Ⅱ的侧开口由和该弧形板Ⅱ对合连接的立板封闭,立板的内表面竖向中部具有与其对合的弧形板Ⅱ同轴但半径相差井身壁厚的圆弧面,弧形板Ⅱ和立板对合构成成型污水检查井部分井身的模腔Ⅱ。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两个弧形板Ⅱ相对设置。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弧形板Ⅱ中心角为90°。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圆弧面具有凸向模腔Ⅱ的矩形断面立边。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半圆形弧板Ⅰ上端悬臂支撑能够在污水检查井圆形垫板上表面边缘附近形成一段弧形沟槽的弧形件,弧形件为相对设置的两个,设置于两立板之间并且分别位于立板两侧。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两立板之间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横撑。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对合通过设置的侧边法兰和螺栓紧固连接实现。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半圆形弧板Ⅰ和弧形板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弧形加强筋。
上述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所述立板外表面上设置横筋。
通过模腔Ⅰ和模腔Ⅱ成型下部为垫板、上部为井身的一体式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通过该套钢模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以标准化的构件成品代替现场砌筑,提高了产品尺寸精确,且产品承重力大,不易损坏,质量稳定,有效提高了检查井质量,彻底解决了砖砌体污水检查井引管材热胀冷缩造成的检查井渗水、裂缝、倒塌等质量问题。另外,预制检查井产品尺寸精确,质量稳定,生产周期快且制作过程不受现场条件(如气候、地质)的影响,提高了检查井的现场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污水闭水试验不合格无法进行下道工序,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圆形弧板Ⅰ,2模腔Ⅰ,3弧形板Ⅱ,4立板,5圆弧面,6模腔Ⅱ,7矩形断面立边,8弧形件,9横撑,10弧形加强筋,11横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钢模,包括由两个半圆形弧板Ⅰ1对合构成成型污水检查井圆形垫板的模腔Ⅰ2,每个半圆形弧板Ⅰ上坐落有与该半圆形弧板Ⅰ同轴等径且中心角小于180°的弧形板Ⅱ3,每个弧形板Ⅱ的侧开口由和该弧形板Ⅱ对合连接的立板4封闭,立板的内表面竖向中部具有与其对合的弧形板Ⅱ同轴但半径相差井身壁厚的圆弧面5,弧形板Ⅱ和立板对合构成成型污水检查井部分井身的模腔Ⅱ6。
具体地,所述两个弧形板Ⅱ相对设置。
具体地,所述弧形板Ⅱ中心角为90°。
通过上述钢模制成的混凝土污水检查井井身具有两相对的预留口,用于容纳管道,在安装现场,管道置于预留口处并用混凝土填充,使管材和混凝土结构合为一体,提高了检查井的强度,且预制检查井抗渗性能好,解决了砖砌检查井闭水试验不合格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采用检查井整体安装,解决了管道安装速度快但检查井施工速度慢的问题,有效缩短了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未经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3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