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热工设备铆钉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984.0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盛赵宝;张长乐;邵明军;刘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F27D1/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7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设备 铆钉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水泥熟料生产热工设备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热工设备铆钉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熟料生产技术以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为主,该技术的主要热工设备是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和箅冷机。
由于整个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完成的,且高温环境影响热工设备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在热工设备内砌筑耐火材料,以保护设备免受高温气体的侵蚀。
水泥热工设备内部常用的耐火材料主要为耐火砖和耐火浇注料,耐火浇注料主要用在不易砌筑耐火砖的涡壳、风管和设备拐角等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
在砌筑耐火浇注料的部位,由于耐火浇注料受热时会因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因此将铆钉埋在浇注料之中,不仅使耐火浇注料和设备壳体之间结合牢固,而且可防止因体积变化而产生大的裂纹,有利于提高耐火浇注料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但实际生产检修过程中,曾在多个水泥工厂出现因设备顶部铆钉焊接不牢导致浇注料脱落伤人的事故。
其原因是:在现有技术中,铆钉与设备顶部壳体朝向耐火材料的一面直接焊接在一起,但焊接过程中,必须采用操作人员向上仰焊的方式,焊接质量难以控制,且生产过程中铆钉的热胀冷缩以及耐火浇注料的体积变化,都对焊接点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生产检修过程中难免使设备产生一定震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铆钉产生脱焊。最终导致发生浇注料脱落伤人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热工设备铆钉连接结构,其目的是优化铆钉与设备壳体之间的焊接方式,提高其连接的牢固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泥热工设备铆钉连接结构,所述的水泥热工设备包括设备壳体、硅酸钙板和浇注料,用,所述的铆钉将设备壳体、硅酸钙板和浇注料连接,所述的设备壳体上设有穿孔,所述的铆钉一端埋入所述的硅酸钙板和浇注料中,另一端穿过该穿孔,并将穿过后伸出的部分垂直折弯,形成弯钩;该弯钩与所述的设备壳体的顶面接触,并在所述的设备壳体的两面上将所述的铆钉与设备壳体进行焊接。
所述的铆钉上与弯钩相反的一端设有加强支撑脚,所述的加强支撑脚与所述的铆钉的本体并列,端部平齐,所述的加强支撑脚的朝向所述弯钩的一段与所述的铆钉的本体焊接,然后将所述的铆钉和加强支撑脚端部的一段折弯互相叉开,其叉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的弯钩垂直。
所述的设备壳体上的铆钉设有多个,相邻的铆钉上的弯钩交错地互相垂直或形成一个不等于零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穿孔焊接的方式,操作人员从设备壳体的上表面进行俯焊,优化了铆钉与设备壳体之间的焊接方式,使铆钉和设备壳体间牢固结合,有效避免了因铆钉焊接不牢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提高了连接的安全性能;由于铆钉上设有弯钩连接在在设备壳体的上表面上,即使焊接点损坏也不会发生浇注料脱落伤人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右向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铆钉穿孔焊接施工状态图。
图中标记为:
1、设备壳体,2、铆钉,3、硅酸钙板,4、浇注料,5、加强支撑脚,6、焊缝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4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水泥热工设备铆钉连接结构,所述的水泥热工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硅酸钙板3和浇注料4,用所述的铆钉2将设备壳体1、硅酸钙板3和浇注料4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设备顶部铆钉掉落的原因,优化了铆钉与设备壳体之间的焊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在窑尾预分解系统中的旋风筒顶部、连接风管顶部、分解炉顶部以及窑头罩顶部等部位的铆钉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易用型配电箱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