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松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793.4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史成建;胡森旭;陈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中的紧固连接,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松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螺栓及螺钉的防松,大部分是利用异形齿(如国外的施必牢螺纹),破坏螺纹副、破坏连接表面(如闹得牢垫圈)或增加翻转防松垫片等手段来防止螺栓或螺钉的松动。
但是,这种方法具有成本高、不能反复利用、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易损伤螺栓把合表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松连接结构,使得螺栓或螺钉可以拆卸并反复使用,装配简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避免普通弹性垫被过度压紧而损坏的现象发生,保护弹性体可以被重复使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松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和被连接件,还包括弹性体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开有凹槽,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在自然状态下高出所述凹槽,所述连接件压缩所述弹性体并与所述被连接件连接。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块。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弹性体为螺旋弹簧。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弹性体为碟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体端部的垫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垫片为平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弹性体和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被连接件紧固并压缩所述弹性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被连接件、连接块、弹性体和所述垫片后与所述螺母相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弹性体、连接块和所述被连接件后与所述螺母相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螺栓可以拆卸反复利用;装配简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与普通弹垫相比,增加了连接块保护弹性体,当螺栓(或螺钉或螺母)把紧时,垫片与连接块上表面接触,弹性体达到理论压缩量,可避免出现类似普通弹垫被过度压紧,而出现的弹性体损坏的问题,使得弹性体可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松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松连接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松连接结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松连接结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至图4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螺钉 2被连接件 3弹性体 4连接块 5垫片
6螺栓 7螺母 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松连接结构,包括螺钉1和被连接件2,还包括弹性体3和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开有凹槽41,所述弹性体3安装在所述凹槽41内并在自然状态下高出所述凹槽41,所述螺钉1依次穿过所述弹性体3和所述连接块4与所述被连接件2紧固并压缩所述弹性体3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此种防松连接结构,将弹性体3安装在连接块4中,在自然状态下,弹性体3的端部高出凹槽41,当螺钉1压缩弹性体3并与被连接件2连接时,弹性体3被压缩到理论压缩量,由于弹性体3始终存在着复位的弹性力,因此可以对螺钉起到一定的防松作用;同时弹性体3放入凹槽41内,还可以防止弹性体3被过度压缩而损坏,保护了弹性体可以被重复利用。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此种防松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螺钉1与所述弹性体3之间的垫片5,所述螺钉1的端部通过所述垫片5压缩所述弹性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优化冷却水泵总能耗的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体化热能回收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