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用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340.1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瑞;范美强;舒康颖;李超;唐斌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8;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用液锂 软包装 锂离子 电池组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特指一种电动自行车用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外壳。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组具有比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作为主电源或辅助电源已经广泛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领域。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锂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可塑性强、外形设计灵活等优点,正逐步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需要改尺寸时显得比较方便,如果要在厚度方向上作出改变,只要改变正负极的层叠片数。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要作出改变,只要改变分切模具和冲盒模具的尺寸,所以要把单体电池的容量做大,比金属壳的锂离子电池和圆柱电池显得更加灵活和方便。液锂软包装电池在安全性上更加有保障,万一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碰撞等,因发热而内部产生大量气体的情况下,封边的热塑膜会发生破裂,所以液锂软包装的锂离子电池不会发生爆炸,安全性能更加有保障。但是,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外壳和正负极耳片柔软,无法采用不锈钢壳电池组固定和连接方式。因此,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外壳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固定和连接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散热性能好、安全稳定、单体电池连接方便的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液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软包装电池组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两侧均匀固定方形隔板,隔板把壳体分成大小相等的空心长方体,长方体内部尺寸与锂离子软包装电池外壳尺寸对应;隔板表面分布凹凸不一的空心圆柱体,隔板顶部两侧固定正、负极导电板,电池正、负极分别焊接在正、负极导电板上;盖体两侧固定电池连接板,电池连接板和隔板之间设置绝缘挡板;壳体和盖体四周对应分布固定螺孔。
所述的壳体隔板高度大于锂离子软包装电池高度。
所述的盖体电池连接板呈现S形排列。
所述的绝缘挡板呈现空心长方体;与隔板平行的挡板表面空出2个凹槽面,
牵出正、负极耳;长方体中间部位有一围杆,垂直于隔板。围杆阻止正负极
耳接触,有效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外壳采用高导热性的热塑性塑料,壳体隔板表面分布凹凸不一的空心长方体,有利于电池组的散热,降低电池工作温度,提高电池安全性。
2、电池连接板和隔板之间设置绝缘挡板,绝缘挡板嵌入壳体、隔板之间的空隙,起到固定单体电池的作用,进一步用螺栓固定壳体和盖体,使其保证锂电池组在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电平稳、安全。
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外壳盖体电池连接板和壳体正、负极导电板呈S形连接;实现锂电池组的连接。该连接方式具有安全、性能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截面图。
图中,1-壳体,2-隔板,3-导电板,4-正负极耳,5-液态锂离子电池,6-螺孔,7-连接板,8-盖体,9-绝缘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附图1。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离子软包装电池组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包括隔板、导电板、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螺孔;盖体包括连接板、档板等。隔板把壳体分成大小相等的空心长方体,长方体内部尺寸与锂离子软包装电池外壳尺寸对应;隔板表面分布凹凸不一的空心圆柱体,隔板顶部两侧固定正、负极导电板,电池正、负极分别焊接在正、负极导电板上;盖体两侧固定电池连接板,电池连接板和隔板之间设置绝缘挡板,防止电池正负极短路现象;壳体和盖体四周对应分布固定螺孔。本实用新型通过盖体电池连接板连接单体电池,并通过壳体固定电池,从而组装成电池组。
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