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捕蟑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209302.6 申请日: 2012-05-09
公开(公告)号: CN202722325U 公开(公告)日: 2013-02-13
发明(设计)人: 杨天赐;孙大为;张升;王燕;倪敏君;翟敏;周冬根;曹雪春;龙再浩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主分类号: A01M1/10 分类号: A01M1/10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王兵;黄美娟
地址: 315012 浙江省宁波市***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功能 捕蟑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捕蟑器。 

背景技术

蟑螂俗称茶婆虫、灶蚂虮、油虫、曱甴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距今约三亿五千万年。蟑螂为夜行虫,喜欢昼伏夜出,扁平的体形使其易于通过狭缝间隙进行扩散,杂食性使其易于获得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尤其是雌虫)也利于其存活。加上繁殖速度快,据报道德国小蠊雌虫每隔20-25天产生1个卵鞘(约40个卵),从若虫变为成虫仅需30余天,而且卵孵化成若虫后才从母体携带的卵鞘中脱离而出,一般卫生杀虫剂很难穿透卵鞘表皮层。所以近些年来,一些城镇蟑螂危害日益严重,抗药性也日渐增强,尤其是德国小蠊首当其冲。 

鉴于蟑螂是许多人类疾病的传播者,如能携带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十几种流行病菌,也可携带黄曲霉菌和青霉菌等。此外,蟑螂体内还带有钩虫、蛔虫及鞭毛虫等人体寄生虫卵,它们可通过接触、取食、排泄粪便而污染食物。世界上一些气喘病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也会因蟑螂产生过敏反应。 

目前国内对蟑螂监测主要采用粘捕法,而这种强力胶导致捕获到的蟑螂形态特征严重受损,不利于后期实验室分类鉴定与标本保存。而且实验室蟑螂抗药性检测过程中需要捕获大量活体蟑螂成虫,以往仅仅依靠徒手,捕获率低、死亡率高(机械损伤)。本项目设计正是基于此,一方面改善了捕蟑手段,便于诱捕大量成虫、若虫,满足实验室抗性检测需求;另一方 面也可用来检测当地灭蟑效果,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卫生(或文明)城市(县/镇)或卫生港口等抽查考核过程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蟑螂捕获率低、引诱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捕获率高、引诱效果好的多功能捕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多功能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银白色不锈钢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内置有自上沿开口处逐步向内凹陷呈梯形漏斗状,所述收集器梯形漏斗底部有一圆形不锈钢挡板,所述收集器内放有透明的尼龙捕蟑袋,所述收集器尼龙捕蟑袋内投放有蟑螂引诱剂,所述收集器的两侧外壁镂刻有通风孔,所述收集器的末端有一可移动的透明聚碳酸脂合成的塑料板,所述收集器的正面尾端设有“J”字形不锈钢把手。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主体框架结构大多由纯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上沿内置有逐步向内凹陷呈梯形漏斗状。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梯形漏斗底部有一圆形不锈钢挡板。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内部放有透明的尼龙捕蟑袋。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内的尼龙捕蟑袋放置有蟑螂引诱剂。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两侧外壁上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末端有一可移动的透明聚碳酸脂合成的塑料板。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正面尾端设有“J”字形不锈钢把手。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捕蟑器的正面主板设有标签。 

本实用新型主要投放于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宾馆、快餐店、交通工 具、居家等蟑螂密集活动区或易孳生场所,如:厨房、电脑、冰箱、抽屉、下水道。首先将特效蟑螂引诱剂(乳胶状)用透明胶带粘附于尼龙袋底部,诱使蟑螂通过捕蟑器上沿向内凹陷的梯形漏斗进入尼龙袋,取食蟑螂饵料。同时利用蟑螂群集性仿生学原理,诱使更多的蟑螂聚集并产卵。而多功能捕蟑器梯形漏斗底部的圆形挡板则阻碍了蟑螂外逃,捕蟑器两侧外壁的通风孔有利于空气流通,防止蟑螂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另外,通过收集器末端透明塑料板可查看捕获到的蟑螂数量,待蟑螂数量足够多时便可移除该塑料板及时取出尼龙袋中的成虫、若虫或卵鞘,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饲养或孵育。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捕蟑器拼装简单,易于拆卸清洗,且耐磨损、不易变形和生锈,“J”把手不仅便于提取装置,也便于悬挂,提高了捕获效率和监测查验功效。若在野外长时期使用该捕获系统,需及时更换捕蟑器内的引诱剂,避免太过干燥而使饵料大量失水,丧失捕蟑螂效果。另外,必要时也可直接将引诱剂更换为灭蟑毒饵对其进行灭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未经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