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114.3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5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治 共享 节点 系统 光伏微 电网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构造。
背景技术
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力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其战略意义众所周知的,光伏电力发展是新能源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电力的优点就是光伏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但是其最能量密度低、分布范围广,集中供电投资大,效率低;光伏电力的缺点是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直接为负载供电时,通常不能满足负载稳定用电的需求。
因此要发展新能源光伏电力,就必须解决发电供电的稳定性和分布式发电供电,即发即用的系统技术。对此,全球专家在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新能源电力发电供电方式指出了技术方向与目标,即:发电与负载结合共同组成系统;即发即用,减少储电和放电的电量与环节;就近消纳和共享,减少电力输送与转换的环节;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自动化调控,优化用电结构和方式,节省用电成本;受控并网实现预测、平衡、计划性调配的友好型电力共享。现有技术方案的技术路线的特征是:
1.光伏直接逆变后供电,环节最少,特征最省,但存在电力不稳定的缺陷;
2.增加蓄电池,增加了充放电环节,先存后供,一定程度保证了输出供电的稳定性,但增加了成本和电力耗损,降低了效率;
3.与电网结合相互调配,可以节省系统电力设计规模,减少蓄电量和系统配置规模,但是电网融合改造工作量大,存在电网并接的门槛,应用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新能源电力特别是光伏发电供电系统组网的技术难题,克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构造,目的是构造一种简单易行,高性价比构建微电网的系统,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微电网应用与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构造,其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包括:
微电网控管系统、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子节点系统、光伏发电阵列、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蓄电系统、用户负载、新能源交流电力源、微电网主电力干线、微电网副电力干线、以及市电网、用户电表、交流发电机组组成;其特征是:
微电网控管系统与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以及蓄电系统相连;
由自治共享主节点系统通过主电力干线连接自治共享副节点系统,形成微电网主电力干线;
由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通过副电力干线连接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形成微电网副电力干线;微电网主电力干线由微电网主电力干线和微电网副电力干线共同构成;
交流发电机组连接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
新能源交流电力源连接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及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
子节点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蓄电系统、、用户负载和新能源交流电力源分别接入微电网主电力干线及微电网副电力干线;
光伏发电阵列分别接入微电网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及微电网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
2.所述一种基于自治共享节点系统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构造,其主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和副自治共享节点系统均由直流调配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逆变模块、AC/DC模块、交流调配控制模块、并网供电控制器、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多蓄电池组、内置直流母线、内置交流母线、用户负载以及光伏电力接入端及监测、交流输入端及监测、市电输入端及监测、并网输出端及监测、交流输出端及监测、蓄电接入端及监测A、蓄电接入端及监测B和新能源交流电力源接入端及监测组成;其特征是:
光伏阵列接入光伏电力接入端及监测通过直流调配控制器与用户负载连接;蓄电池组A接入蓄电接入端及监测A;蓄电池组B接入蓄电接入端及监测B并通过直流调配控制器与内置直流母线连接。
交流电源接入交流输入端及监测并通过交流调配控制模块连接内置交流母线,新能源交流电力接入并通过交流调配控制模块连接内置交流母线;市电在电表用户侧接市电输入端及监测并通过交流调配控制模块连接内置交流母线;交流电经交流调配控制模块连接AC/DC模块及直流调配控制器与充放电控制器接至多蓄电池组,形成交流电充电路径,直流电经直流调配控制器连接逆变模块,逆变模块连接交流调配控制模块并连接用户负载及并网供电控制器和市电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洗衣机电机线圈开路提示装置
- 下一篇:新型半自动洗衣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