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8363.0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斌;李茂明;孙建华;乔建军;王洋;闻达;任君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冷轧 带钢 表面 平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板带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冷轧带钢防锈能力和改善带钢表面质量,广泛采用水溶性或油溶性防锈剂作平整液喷洒辊缝,进行湿法平整。湿平整工艺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平整液残留等缺陷。同时在目前为提高生产效率,冷轧带钢宽度逐渐增加,而在宽板轧机上生产窄带钢时,由于带钢宽度的变化导致轧制策略不同,不同宽度钢板生产时,上、下工作辊之间辊缝变动存在差异,而轧机上的平整液吹扫系统都是整体布置,用一排角度固定的风嘴同时对钢板宽度范围进行吹扫,未考虑带钢宽度变化轧制因素改变的影响,导致在窄带钢生产时不能保证平整液全部吹扫干净,易产生平整液残留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清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包括两风梁和风嘴,其中一所述风梁设置在轧机机架出口的所述带钢的上侧,另一所述风梁设置在轧机机架出口的所述带钢的下侧,所述风嘴安装在所述两风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嘴安装在所述风梁的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嘴为扁平式风嘴。
进一步地,所述风梁中心位置的一所述风嘴的中心线与所述风梁的梁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风梁除所述中心位置外的其他位置的风嘴与所述风梁的梁轴呈70-80°夹角。
优选地,所述风梁除所述中心位置外的其他位置的风嘴与所述风梁的梁轴呈75°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风嘴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65-80mm。
进一步地,所述风嘴的出风口与所述带钢轧制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风嘴水平面与所述带钢水平面成的夹角为40°~50°。
优选地,所述风嘴水平面与所述带钢水平面成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由于在平整机架后增加了一套吹扫装置,从而保证了在宽板轧机上生产窄带钢时,不会因为带钢宽度变化轧制因素改变而造成窄带钢平整液残留,减少了在宽板轧机上生产窄带钢平整机组缺陷数量,保证了钢板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梁,2、风嘴,3、带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除冷轧带钢表面平整液的装置示意图,本装置包括两风梁1和风嘴2,一风梁1设置在轧机机架出口的带钢3的上侧,另一风梁设置在轧机机架出口的带钢3的下侧,风嘴2安装在两风梁1上,在带钢上下表面两侧均安装吹扫装置,可保证带钢上下表面平整液均得到有效清除。其中,风嘴2安装在风梁1的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风嘴2最好为扁平式风嘴,该结构风嘴所产生的空气流的冲击面更宽,可有效减少在风梁上的安装数量及各风嘴所产生空气流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吹扫空气流的均匀一致,提高吹扫效率。
其中,风梁1中心位置的一风嘴2的中心线与风梁1的梁轴线垂直,风梁1除中心位置外的其他位置的风嘴2与风梁1的梁轴呈一定的夹角,其夹角为70-80°夹角,最优为75°夹角,保证轧制中心线两侧风嘴出风口分别朝向带钢两侧边部。最优夹角的选择,可保证吹扫过程中空气流对平整液起到干燥及吹离带钢表面的双重作用。
其中,风嘴2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65-80mm。风嘴2的间距确定可保证各风嘴吹扫空气流间相互不干扰,保证吹扫质量。
其中,风嘴2的出风口与带钢3轧制方向相反。
其中,风嘴2水平面与带钢3水平面成的夹角为40°~50°,最优为45°。空气流逆轧制方向并与带钢水平面呈45°吹扫,可防止将平整液随轧制方向吹扫至处理过的带钢表面,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吹扫效率与质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8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系统内撑块快速收回工具
- 下一篇:太阳能热储存装置及太阳能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