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带线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066.4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富耕;金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 线带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线路板之间用非传导性材质螺丝组装使之形成微带线的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带通滤波器作为使用在各种通信基站的部件,是一个允许特定频段的波通过,同时屏蔽其他频段的无源元件。图1为现有技术的谐振型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现有谐振型带通滤波器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头101,耦合信号的耦合片102,谐振频率的电介质谐振器103,电介质谐振器103,传导信号的窗口104,用于调整衰减特性的陷波同轴线105以及装放这些要素的腔体106,其信号从输入接头输入,通过耦合片、谐振器、窗口,按此顺序传达。
这种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屏蔽带的衰减特性等为体现滤波器性能的重要要素,尤其是为了减少临近频段或者上、下行带间的干涉,特定带内的屏蔽衰减特性一定要很好。由于前述原因,现有技术一般使用共振度高的电介质谐振器,但是存在设计及制作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个线路板之间用非传导性材质螺丝组装形成微带线、装拆容易、安装后容易调节的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它包括有腔体、盖设在腔体上的盖板,腔体上安装有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的连接头、传达输入输出端连接头接收的信号的耦合金属片、接收耦合金属片的信号并谐振到理想频率的多个线路板、调节距离的绝缘螺丝,线路板与耦合金属片之间通过绝缘螺丝连接。
所述线路板与耦合金属片之间平行排列设置。
所述耦合金属片的一端与连接头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腔体、盖设在腔体上的盖板,腔体上安装有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的连接头、传达输入输出端连接头接收的信号的耦合金属片、接收耦合金属片的信号并谐振到理想频率的多个线路板、调节距离的绝缘螺丝,线路板与耦合金属片之间通过绝缘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多个线路板之间用非传导性材质绝缘螺丝组装形成微带线,装拆容易,安装后容易调节,本实用新型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根据绝缘螺丝的上下移动来调节陷波特性,微带线组装在腔体之后,带宽与陷波特性调节容易,适用在要求低损耗、宽带域的基站,本实用新型构成微带线的2个部分均为电介质,是以横向电磁波(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模式运行,有辐射损失少、小型化、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谐振型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2~3所示,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它包括有腔体205、盖设在腔体205上的盖板206,腔体205上安装有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的输入端连接头201-1、输出端连接头201-2,与输入端连接头201-1的一端连接的输入耦合金属片202-1,与输出端连接头201-2的一端连接的输出端耦合金属片202-2,接收耦合金属片202-1、202-2的信号并谐振到理想频率的多个线路板203-1、203-2、203-3,调节距离的绝缘螺丝204,线路板203-1、203-2、203-3与耦合金属片202-1、202-2之间通过绝缘螺丝204连接。
其中,输入端耦合金属片202-1的一端是插在输入端连接头201-1形成的孔里后并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一线路板203-1一端用绝缘螺丝204连接。如上,输出端耦合金属片202-2的一端也是插在输出端连接头201-2形成的孔里后并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三线路板203-3一端用绝缘螺丝204连接。
并且第一线路板203-1与第二线路板203-2及第三线路板203-3是与输出端/输出端耦合金属片平行排列设置,由于各线路板203-1、203-2、203-3之间间隔形成谐振,通过调节这些间隔获得不同参数。
其中,各线路板203-1、203-2、203-3使用绝缘螺丝204连接,上下移动这些绝缘螺丝204来调节线路板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带通滤波器的带宽与陷波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触摸传感器、触控终端及其抗干扰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研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