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炉体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4750.7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2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熹涌林氏玻璃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C03B25/00;C03B32/00;C03B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炉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炉体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加热炉体的升降导柱及支座安装在炉体的两端,每个导柱上的螺母与导柱焊接固定,丝杆与轴承及减速机相连,再经联接器,纵向传动轴,带座轴,T型转向箱和横向传动轴与减速电机联接成整体成传动;由于炉体支撑的升降导柱安装在两端,导致上炉体中间跨度较大,炉体加热时造成上炉中间弯曲变形,压死或压断陶瓷棒等情况;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下炉体陶瓷锟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运转输送平板玻璃,造成锟道表面粘有微小玻璃颗粒或粉尘,极易导致玻璃在炉内破裂,此时则需打开上炉体清理维护,由于炉体下降限位开关安装调试不当,上炉体在下降合拢时经常出出现螺导柱螺母与丝杆咬死等现象,另外由于升降导柱安装在两端,造成两端部第一条陶瓷棒传动不便,从而需要另外安装过渡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体升降机构,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炉体弯曲变形以及压死或压断陶瓷锟和螺母与丝杆易咬死的现象,并且去除了两端陶瓷锟,使得传动更加方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炉体1,下炉体2,陶瓷锟道3,升降导柱支座4,升降导柱5,升降螺母6,回定小螺母7,升降丝杆8,平面轴承9,微型减速机10,联接器11,纵向传动轴12,带座轴承13,T型转向箱14,和驱动减速电机15;陶瓷锟道3安装在下炉体2的上面,下炉体2的两侧设有升降导柱支座4,升降导柱5与升降导柱支座4连接,其上端设有升降螺母6,并用小螺母7固定,升降丝杆8的下端与升降螺母6相旋接,其上端与微形减速机10相连,并通过平面轴承9与上炉体1装配一体,微形减速机10通过纵向传动轴12经联接器11和带座轴承13与T型转向箱14的动力输入端相连,T型转向箱14与驱动减速电机15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两端升降导柱分别向中间移动一定距离,减小上炉体中间支撑跨度,减小上炉体向下弯曲变形的可能,同时可错开下炉体进出端陶瓷棒传动,从而无需单独安装过渡锟道。各导柱顶部螺母采用活动联接方式,确保上下炉体合拢到位时丝杆与螺母有一间隙,确保由于调试限位不当等情况造成锁死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炉体1,下炉体2,陶瓷锟道3,升降导柱支座4,升降导柱5,升降螺母6,回定小螺母7,升降丝杆8,平面轴承9,微型减速机10,联接器11,纵向传动轴12,带座轴承13,T型转向箱14,和驱动减速电机15;陶瓷锟道3安装在下炉体2的上面,下炉体2的两侧设有升降导柱支座4,升降导柱5与升降导柱支座4连接,其上端设有升降螺母6,并用小螺母7固定,升降丝杆8的下端与升降螺母6相旋接,其上端与微形减速机10相连,并通过平面轴承9与上炉体1装配一体,微形减速机10通过纵向传动轴12经联接器11和带座轴承13与T型转向箱14的动力输入端相连,T型转向箱14与驱动减速电机15相连,从而形成整体传动升降。
通过将两端升降导柱5分别向中间移动一定距离,减小上炉体支撑中间跨,减小了上炉体1向下弯曲变形的可能,并且可方便两端锟道传动从而可以减少安装单独过渡锟,升降导柱5与升降螺母6活动连接,并用小螺母7固定,当转动升降丝杆8时,上炉体1也同步上升或下降,当在上炉体1下降到位时,由于惯量或限位开关调试不当等原因,导致升降丝杆8可能多转动几圈,此时由于升降螺母6与升降导柱5采用的是活联接并固定的小螺母7有一定间隙,从而升降螺母6可同步自由向上移动,有效的避免升降螺母7与丝杆8咬死等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两端升降导柱分别向中间移动一定距离,减小上炉体中间支撑跨度,减小上炉体向下弯曲变形的可能,同时可错开下炉体进出端陶瓷棒传动,从而无需单独安装过渡锟道。各导柱顶部螺母采用活动联接方式,确保上下炉体合拢到位时丝杆与螺母有一间隙,确保由于调试限位不当等情况造成锁死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熹涌林氏玻璃机械厂,未经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熹涌林氏玻璃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4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