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0966.6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董献杰;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性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应用于其上的微型发声器件也相应快速地发展。
其中,影响发声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阻尼的作用,大家知道,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我们称之为阻尼。应用好阻尼可以改善频响特性。
相关结构的发声器件把背胶阻尼布直接贴在盆架底部的泄漏孔上,在装配时容易被碰到而影响性能。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阻尼结构的发声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效果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发声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具有盆架、架设在所述盆架上的上盖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发声器本体,所述发声器本体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盆架底部开设有若干泄漏孔,所述泄漏孔被位于所述盆架下方的阻尼布覆盖,所述阻尼布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盆架的底部共同夹持所述阻尼布。
优选的,所述阻尼布呈环形,其中心设有一与所述阻尼布同等厚度的垫片。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盆架、垫片及线路板之间靠铆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对应所述泄漏孔的位置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下方固定有可焊接耳机线的焊点,所述焊点通过设置在所述盆架外部的引线与一架设于所述上盖之上的铜环连接,所述引线由胶水包覆。
优选的,所述焊点呈不连续环状,其底部与所述铆钉的底部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用线路板压住阻尼布,避免阻尼布因碰撞而影响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具有盆架10、位于所述盆架10下方的阻尼布13、以及位于所述阻尼布13下方并与所述盆架10共同夹持所述阻尼布13的线路板14。
所述盆架10底部开设有若干泄漏孔101,所述阻尼布13呈环状并覆盖所述泄漏孔101,所述阻尼布13的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阻尼布13处于同一平面且厚度相等的垫片16。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还具有架设在所述盆架10上的上盖11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10内的发声器本体12,所述发声器本体12包括振动系统121和磁路系统122,所述振动系统121包括位于所述上盖11下方的振膜1211、设置于所述振膜1211下方并支撑所述振膜1211的垫圈1212、以及位于所述振膜1211下方并连接所述振膜1211的音圈1213。
所述磁路系统122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1220,所述盆架10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100,所述垫片16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160,所述线路板14中心开设有第四通孔140,铆钉1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20、第二通孔100、第三通孔160及第四通孔140,将所述磁路系统122、盆架10、垫片16及线路板14固定在一起。
所述线路板14上对应所述泄漏孔101的位置设有缺口141。
所述线路板14下方固定有可焊接耳机线的焊点17,所述焊点17通过设置在所述盆架10外部的引线18与一架设于所述上盖11之上的铜环19连接,所述引线18由胶水包覆。
由于盆架10与线路板14之间靠铆钉15固定稳固,共同夹持阻尼布13,起到了避免阻尼布13受碰撞而造成变形或移位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发声器件的阻尼效果的可靠性,性能更稳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0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