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排油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8839.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仇浩义;马利祥;毕士君;王学宇;梁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德明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1/24 | 分类号: | F16H4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矩器排油设备改进技术,特别是一种新型排油工装。
背景技术
排油工装的设计对排油效果影响很大,是整个排油机的核心部件。然而现有的排油工装结构过于复杂,操作过程十分的繁琐,而且密封结构设计不合理,排油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排油工装。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排油工装,油封座下端固定有定位套,上端套接外套,内轴插入油封座和外套构成的结构中并与定位套对接,内轴的上端用压板压住并用螺栓固定,内轴内部设有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与外套上的进气口对接,外套与内轴之间存在着通气的缝隙,外套上设有出油孔和定位座,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定位座上,螺杆下端固定有聚酯块。
所述进气管道与进气口的接缝处都用O形圈密封。
所述外套与油封座的对接部位采用O型圈密封。
所述压板与内轴之间用控油圈密封。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新型排油工装,减少操作步骤,提高效率;内轴和外套相互配合使进气道和排油道形成最佳间隙配合,排油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排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油孔;2、进气口;3、O形圈;4、内轴;5、螺栓;6、压板;7、控油圈;8、油封座;9、进气通道;10、定位套;11、定位座;12、螺母;13、螺杆;14、聚酯块;15、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排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新型排油工装,油封座8下端固定有定位套10,上端套接外套15,内轴4插入油封座和外套构成的结构中并与定位套对接,内轴的上端用压板6压住并用螺栓5固定,内轴内部设有进气通道9且进气通道与外套上的进气口2对接,外套与内轴之间存在着通气的缝隙,外套上设有出油孔1和定位座11,螺杆13通过螺母12固定在定位座上,螺杆下端固定有聚酯块14。其中,所述进气管道与进气口的接缝处都用O形圈3密封;所述外套与油封座的对接部位采用O型圈密封;所述压板与内轴之间用控油圈7密封。
排油工装的外套与定位座相连接,这样排油工装与定位座形成整体,更换排油工装的同时,定位座和加紧柱同时更换,减少操作步骤,提高效率。内轴安插到定位套中,与外套配合形成进气通道和出油通道。通过密封O型圈将气路和油路隔绝。经过大量试验和数据分析,进气道和出油道的的大小对排油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内轴和外套相互配合使进气道和排油道形成最佳间隙配合,排油效果最佳。进气通道可以将气流输送至变矩器的狭小油腔内,将变矩器内残油排除,出油道有利于残油排除。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德明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德明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8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链锯的锥齿轮装配结构
- 下一篇:机械式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