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缓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7437.5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东;王自勤;孟忠良;慕陈喆;赵磊;杨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摩擦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日趋密集,建筑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每当高楼发生火灾或爆炸等事件时,建筑中的人员不能及时从建筑中撤离,屡屡造成伤亡。为了提高逃生时的成活率,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逃生器,目前的高楼逃生器都是以控制下降速度为目的,主要的控制方式有手控式、间歇冲击式和液体流动阻尼式,
手控式是通过增加钢丝绳与滚轮间的包角,提高摩擦力,再通过手控装置进一步调节下降速度,此类方法虽然结构简单,但若包角太大,有可能卡住,包角太小则摩擦系数小,控制困难。间歇冲击式是通过间歇撞击来消耗能量,如利用钟表中的擒纵叉和擒纵轮原理来消耗能量,它要求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压力角和摩擦离尽量大,但不能自锁。液体流动阻尼式是利用液体流动阻尼把人体势能转化成液体热能,以达到降低速度的目的,但此类结构庞大,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各种高楼逃生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依靠离心力来提高摩擦力的缓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楼缓降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滚筒,转轴和从动轴联接,从动轴上固定有挡板,壳体两侧的内壁旁设有摩擦板,两者相互正对的面上分别安装刹车片,摩擦板套在从动轴上,并通过离心伸缩机构和挡板连接,离心伸缩机构由一个离心块和两根连杆组成,每根连杆的一端和离心块铰接,另一端和摩擦板或挡板铰接,两根连杆形成向着从动轴凹陷的钝角。
壳体分为三个腔室,中间腔室通过腔室侧壁的离心块安装转轴,两侧的腔室中通过腔室侧壁的离心块安装从动轴。
转轴的两端安装有主动齿轮,分别和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从动齿轮。
摩擦板和挡板之间设有4个对称的离心伸缩机构。
滚筒上有两个槽,分别缠绕绳索,并且缠绕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通过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摩擦板压向壳体内壁,从而在摩擦板和壳体内壁间的摩擦片中产生摩擦力,以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转速越高则相应的摩擦力越大,最终的平衡状态是摩擦力与重力相等,而此时转速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2、设置两组摩擦片来减速,进一步降低最终转速。
3、设置有齿轮变速结构,从而人体的最终下降速度比摩擦片的转速低。
4、滚筒上设有两个槽,分别反向缠绕绳索,这样当一边的绳索下降时,另一边的绳索在收起,这样可以在逃生时提高一倍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壳体1分为三个腔室,中间腔室通过腔室侧壁的离心块4安装转轴13,两侧的腔室中通过腔室侧壁的离心块安装从动轴5。转轴13的两端伸出中间腔室,并安装有主动齿轮15,分别与两根从动轴5上的从动齿轮11啮合,主动齿轮15的齿数是从动齿轮11的齿数的两倍。从动轴5上固定有挡板9,壳体1两侧的内壁旁设有摩擦板7,摩擦板7及其正对的内壁上分别安装刹车片2,摩擦板7套在从动轴5上,并通过4组离心伸缩机构8和挡板9连接,离心伸缩机构8由一个离心块和两根连杆组成,每根连杆的一端和离心块铰接,另一端和摩擦板7或挡板9铰接,外侧的连杆水平,右侧的连杆与其形成向着从动轴5方向凹陷的165°钝角。滚筒10安装固定在转轴13上,滚筒10有两个槽,先在其中一个槽中安装并缠绕绳索,完毕后再在另个槽中安装并反向缠绕绳索。
工作原理:当人通过滚筒10上的绳索下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人体加速下降,同时滚筒10带动转轴13和从动轴5转动,离心伸缩机构8随着从动轴5开始转动,离心伸缩机构8上的离心块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但在连杆的束缚下离心力将两根连杆的角度撑大,从而将摩擦板7压向侧壁,刹车片2接触,产生摩擦力,随着人体下降速度的增加,摩擦力增加,同时下降的加速度减小,直到加速度减为0,此时摩擦力力矩等于重力力矩,此时速度的计算如下:
如图2,以人和绳索的重量为100Kg计算,即G=1000N
由对称结构,单边摩擦片2摩擦力为:f=G/2=500N
摩擦片2摩擦系数 =0.4,
摩擦板7所受总压力:
则单个离心块分力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7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