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5923.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水琴 |
主分类号: | H03M11/02 | 分类号: | H03M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6208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编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编码信号输出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式编码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编码器,均为纯机械结构,其一般由外壳、转盘、电子元件脚、挡位簧片构成,转盘的周缘上分布有多个金属片,金属片与金属片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不导电)。转动转盘时,靠金属片与电子元件脚接触与否,产生对应变量的电信号,因金属片很容易氧化造成接触不良,故现有的编码器寿命都较短,多数只有十万圈,如鼠标手轮和车载影音调台、音量控制等编码器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不良现象,表现为转动编码器一格操作设备时,对应动作多出几格或没反应,严重影响用户操作或给用户造成操作不便,降低产品品质而损毁品牌形象。
针对上述缺陷,习知的改进手段是对金属片材质和电镀层做品质提升,但是,采用这种改进方式,只是少量提升了金属片的抗氧化时间,寿命有一定量的增加但最多不超过三十万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子式编码器,其寿命超过5万小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式编码器,其包括电子元件脚,挡位簧片,周缘上交替设置有多个反光区及非反光区的转盘,发光单元,以及受光单元;转盘的端面设置有多个挡位槽,多个挡位槽的位置分别与反光区、非反光区对应,挡位簧片的卡制端与其中一挡位槽插接;发光单元、受光单元均设置在转盘的正下方,且发光单元、受光单元均与电子元件脚电性连接。
反光区相对于发光单元、受光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反光区与发光单元、受光单元对应,受光单元接收发光单元所发出并被反光区反射的光线;反光区相对于发光单元、受光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非反光区与发光单元、受光单元对应,此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被非反光区吸收,受光单元接收不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或者,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被非反光区所反射,但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不了受光单元。
作为优选的结构,所述转盘包括反光盘及非反光盘,反光区设置在反光盘的周缘上,且反光区沿反光盘的径向方向延伸;非反光区设置在非反光盘的周缘上,且非反光区沿非反光盘的径向方向延伸;反光盘与非反光盘固定装配连接,且非反光区位于相邻反光区之间;挡位槽位于反光盘或非反光盘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的结构,发光单元与受光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发光单元的数量为一个,受光单元的数量为二个。更优选的,发光单元、受光单元的连线成一等腰三角形,受光单元位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
作为优选的结构,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受光单元为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机械式编码器改进为电子式编码器,转盘与电子元件脚间的连接方式为非接触式,避免了现有技术因金属片氧化造成的接触不良问题,有效延长了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子式编码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子式编码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区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子式编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省去外壳);
图5为图4的C向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为图4的D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壳;2、前壳;3、电子元件脚;4、反光盘;41、反光区;5、非反光盘;51、非反光区;52、挡位槽;6、挡位簧片;61、卡制端;7、发光单元;8、受光单元;9、元件壳体;100、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子式编码器,其包括电子元件脚3,挡位簧片6,周缘上交替设置有多个反光区41及非反光区51的转盘,发光单元7,以及受光单元8。当然,还需要一些固定上述部件的壳体机构(其不是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必要的部件),如前壳2、后壳1、元件壳体9,前壳2和后壳1装配成一个外壳结构,电子元件脚3、挡位簧片6、转盘、发光单元7、受光单元8均安装在外壳内,元件壳体9用于安装发光单元7和受光单元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水琴,未经李水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5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