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环形件用的喷丸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2175.3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7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奎琦;陈正义;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利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28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环形 喷丸吊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形件喷丸时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环形件用的喷丸吊具 。
背景技术
强力喷丸工艺是提高环形件齿部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的重要方法,是改善环形件抗咬合能力、提高环形件寿命的重要途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钢丸在室温下撞击受喷工件表面,使工件表层材料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高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及疲劳强度。喷丸一方面使零件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孪晶和位错,使材料表面发生加工强化。喷丸对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零件的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和零件的疲劳寿命。零件的材料表层在钢丸束的冲击下发生循环塑性变形。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状态的不同,喷丸后材料的表层将发生以下变化:硬度变化、组织结构的变化、相转变、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等。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悬挂链将环形件输送到喷丸室中进行喷丸,其速度快,人工悬挂时,人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每次待喷丸工件的量小,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环形件用的喷丸吊具,解决了已有的环形件喷丸时采用悬挂链进行输送,人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同时每次待喷丸工件的量小,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产环形件用的喷丸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下固定环,所述上、下固定环内分别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安装有吊环,所述上、下固定环之间通过数个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支撑杆分别均布在上、下固定环上,所述支撑杆上从上至下分别均布有数个间隔排列的、向外的、倾斜向上的悬挂杆,所述悬挂杆的中部分别设有挡杆。
所述的相邻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杆,且连杆从上至下间隔式分布。
所述的挡杆一端固定在悬挂杆上,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
其原理是:预先将吊具挂在悬挂链上,然后将环形件依次悬挂在吊具的悬挂杆上,然后通过悬挂链移动带动吊具进入喷丸室进行喷丸操作,过程中预留足够的时间悬挂环形件在悬挂杆上,人工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每次待喷丸工件的量大,喷丸操作有效的进行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低,满足了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人工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每次待喷丸工件的量大,喷丸操作有效的进行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低,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生产环形件用的喷丸吊具,包括有上、下固定环1、2,上、下固定环1、2内分别设有连杆3,连杆3的中部安装有吊环4,上、下固定环1、2之间通过数个支撑杆5固定连接,且支撑杆5分别均布在上、下固定环1、2上,支撑杆5上从上至下分别均布有数个间隔排列的、向外的、倾斜向上的悬挂杆6,悬挂杆6的中部分别设有挡杆7;所述的相邻支撑杆5之间设有连杆8,且连杆8从上至下间隔式分布;所述的挡杆7一端固定在悬挂杆6上,另一端与支撑杆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利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昌利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2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流阀
- 下一篇:一种伺服阀及其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