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0381.0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远浚;鲁巧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远浚 |
主分类号: | H01J61/56 | 分类号: | H01J61/5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复使用 紧凑型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荧光灯,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
背景技术
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节能产品,其被公认为是目前取代白炽灯的唯一适宜光源。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政府,推出了对优质紧凑型荧光灯的销售给予补贴政策。我国发改委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为了推广节能灯下乡,补贴6亿元。全世界2008年紧凑型荧光灯的总产量已超过40亿只,其中85%产于我国。可见,紧凑型荧光灯当前在民用电力照明范围内是主打产品。
紧凑型荧光灯主要由荧光灯管和电子镇流器两部分组成,其中,荧光灯管安装在灯管外壳上,电子镇流器通过电子镇流器电路板安装在灯头外壳内,灯管外壳与灯头外壳卡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紧凑型荧光灯的电子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电路连接是用不能拆开的焊锡连接,当荧光灯管中的灯丝烧坏时就不能再用了,而电子镇流器(即灯头部分)却完好无损,也就白白扔掉了,据估算灯头部分约占紧凑型荧光灯总价值的一半,这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且大量废旧紧凑型荧光灯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连接方便,可重复使用灯头部分,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用户使用成本,符合国家环保、低碳政策要求,经济效益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荧光灯管、电子镇流器电路板、灯头外壳和与灯头外壳配合使用的灯管外壳,所述电子镇流器电路板安装在灯头外壳的内部,所述电子镇流器电路板上焊接有排针,所述荧光灯管安装在灯管外壳上,所述荧光灯管上焊接有与排针配合使用的杜邦线。
上述的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杜邦线的两端均套有黄腊管。
上述的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管为U形荧光灯管或螺旋形荧光灯管。
上述的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管的数量不少于两根。
上述的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和杜邦线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根,所述排针和杜邦线的数量均为荧光灯管数量的两倍。
上述的可重复使用的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排针位于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将电子镇流器与荧光灯管的电路连接,由原来不能自由拆开的焊锡连接改为承插连接,这样可使已烧坏的荧光灯管很容易从灯头(即电子镇流器)上拔下来,再将备用荧光灯管插上重复使用。
2、连接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排针和杜邦线的承插连接来实现电子镇流器与荧光灯管的连接,这样很容易将荧光灯管更换,操作简便。
3、可重复使用灯头,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用户使用成本,符合国家环保、低碳政策要求。
4、经济效益高,本实用新型如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以一个电子镇流器(即灯头部分)配用两只荧光灯管来算,相当于原来使用两只紧凑型荧光灯,改进后就可以省出一个电子镇流器的费用,假设电子镇流器部分的价值为原紧凑型荧光灯价值的一半,则改进后可省25%的费用。按2008年统计,全世界紧凑型荧光灯的总产量已超过40亿只,其中85%产于我国,达34亿只,以34亿只计算,可省8.5亿只紧凑型荧光灯的费用,每只费用平均按4元计算,则省总费用达34亿元;除去每只荧光灯管中排针和杜邦线的费用(0.25元),实际可省约31.88亿元。再说,一个质量好的电子镇流器决不止配用两只荧光灯管,如果再多配用一只荧光灯管,节约的费用就更多了。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针与杜邦线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针与杜邦线未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荧光灯管、灯管外壳和杜邦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灯头外壳、灯管外壳和荧光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荧光灯管; 2-电子镇流器电路板; 3-灯头外壳;
4-灯管外壳; 5-排针; 6-杜邦线;
7-黄腊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远浚,未经徐远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0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