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9941.0 | 申请日: | 2012-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8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挺科;刘北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奔达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B29C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线材 护套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金属线材,需要对金属线材挤出包裹塑胶护套层,在包裹塑胶护套层过程中护套层塑胶材料PVC或者PE通过螺杆挤出,利用挤塑模具均匀地附着在金属线材的表面。因为金属线材横截面积大,熔融的塑胶材料PVC或者PE附着的时候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发生沉降,导致底面的塑胶护套层变厚,而靠近顶部的塑胶护套层变薄,同时重力的沉降作用也会导致护套层和金属线材的附着效果变差,使得包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和金属线材产生分离,不利于金属线材的耐用性。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能够改进现有常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存在的塑胶护套层发生沉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包括塑料挤出腔、低气压腔和硅胶圈,低气压腔的气压为外界大气压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所述的硅胶圈的厚度为5毫米到2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于低气压腔可以造成塑胶护套层和金属线材之间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塑胶外护套层受到一个压力,方向指向线材截面对称中心,塑胶外护套层的重力沉降作用变得不明显,塑胶外护套层在凝固硬化过程中和金属线材的结合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金属线材1、塑料挤出腔2、低气压腔3,硅胶圈4,抽气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包括塑料挤出腔2、低气压腔3和硅胶圈4,金属线材1穿过挤塑模具,抽气泵通过抽气口5保持低气压腔3内的气压为外界大气压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硅胶圈4起到密封的作用,硅胶圈4的厚度为5毫米到20毫米。
由于低气压腔可以造成塑料挤出腔内的塑胶护套层和金属线材之间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塑胶外护套层受到一个压力,方向指向线材截面对称中心,塑胶外护套层的重力沉降作用变得不明显,塑胶外护套层在凝固硬化过程中和金属线材的结合更加紧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奔达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奔达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9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安全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