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果实套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8376.6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婧;刘露苗;沈利恩;王蝶;张妍萍;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果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果实的套袋,特别涉及一种套袋分外袋和内袋,内袋下端封口,上端开口,并套入外袋内,外袋的上端和下端都开口的双层果实套袋。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程度加大,致使水果品质变差,因而套袋护果技术在水果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它可以有效地保护果实不受病虫危害,使果面着色均匀,清洁漂亮,改善果实外观,减少有毒农药残留,提高水果品质,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使用套袋还可以减少喷药次数和用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是一种生产高品质无公害果品的有效措施之一。
果实套袋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防紫外线性、遮可见光性、透气性和防水性等。目前市场上用的果实套袋主要有聚乙烯塑料膜和经防水处理的包装纸。主要的缺点是防紫外线性能差,易老化,使用周期短,透气性差。为了弥补透气性差导致的糖分低、容易腐烂等问题,一般采用在袋侧开有通气口的方法。但此种方法有很大的缺点,主要是由于为了提高透气性,需要大量的通气口,但此时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的阳光会透过通气口直射水果表皮,使水果着色很不均匀,市场价格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防紫外线性、遮可见光性、透气性和防水性,并可重复使用的果实套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双层果实套袋,由套袋构成,所述套袋分外袋和内袋;所述内袋下端封口,上端开口,套入外袋内;所述外袋的上端和下端都开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袋上端固定于外袋上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袋的下端和袋侧与外袋之间留有空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袋上端和下端的开口处设穿有扎口带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扎口带是尼龙丝材质的带子(或者类似材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袋是无纺布材质的外袋(黑色具有遮光、防紫外功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袋是无纺布材质的内袋(有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双层果实套袋能有效地保护果实不受病虫危害,使果面着色均匀,清洁漂亮,改善果实外观,减少有毒农药残留,提高水果品质,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使用套袋还可以减少喷药次数和用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是一种生产高品质无公害果品的有效措施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果实套袋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果实套袋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外袋;2内袋;3通道;4扎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中,双层果实套袋的内袋2下端封口,上端开口,套入外袋1内,内袋2上端固定于外袋1上端,内袋2下端和袋侧与外袋1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确保果实周围空气流动。外袋1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上端和下端的开口处设穿有扎口带4的通道3。采用外袋1下端开口,并附有扎口带4的方式,可针对果实不同的生长周期,放下或收起外袋1,丰收时可以将扎口带4松开,取下果实套袋并保存,以备下一周期循环使用。
所述外袋1是无纺布材质的外袋1,一般多选用黑色聚丙烯无纺布材质,黑色聚丙烯无纺布具有防水、透气、遮光、防紫外和抗老化的功能。
所述内袋2是有无纺布材质的内袋2,一般多采用有色聚丙烯无纺布材质,聚丙烯无纺布的颜色与水果成品的颜色一致,起到对水果均匀上色的作用。
外袋1和内袋2选用无纺布,是因无纺布表面有特殊纹理,从而增加其液体接触角,提高材料的拒水性能。另外,由于无纺布本身含有大量微小孔隙,透气性很好,无需采取现有纸质或塑料果袋在袋侧开设通气口、下端开设排水口的方法,且可避免大量的阳光透过通气口直射水果表皮,造成水果着色很不均匀的问题。
使用时,将幼果从袋口套入内袋2,并将外袋1下端和上端的扎口带4拉紧打结,等到果实进入成熟期,松开外袋1下端扎口带4,将外袋1向上端方向收拢,用扎口带4固定在上端的树枝上,完全裸露出内袋2,进入水果均匀上色阶段。丰收时可以将扎口带4松开,取下果实套袋并保存,以备下一周期循环使用,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提高生命周期。
当然,此双层果实套袋并不仅限于内外袋同时使用,也可将内袋2分离出外袋1,分别使用。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8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