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741.1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0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宁;蔡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04 | 分类号: | F16B7/04;F16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3153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调节高度来满足使用需要的情况,例如升降座椅、落地式转页扇,取暖器等。常见的升降定位装置由升降杆、升降套筒、卷簧及螺钉组成,虽然达到了升降高度和定位的目的,但该种升降装置装配繁琐,由于卷簧的弹力,升降高度不宜控制,且螺钉经过长久使用后螺钉孔容易损坏,失去锁定功能。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升降调节顺畅,零部件少的升降装置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时更加灵活方便,且经久耐用的升降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定位装置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柱、套装在所述支撑柱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多个卡位槽,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卡位槽相配合的锁定体和推动所述锁定体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侧壁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为斜面,所述斜面推动所述锁定体卡入所述卡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定位装置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锁定件的侧壁上成形有锁定部,在所述锁定体卡入所述卡位槽后,所述锁定部顶靠所述锁定体。
所述卡位槽的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在所述锁定件的凹槽位于所述锁定体处时,所述卡位槽挤压所述锁定体滑向所述凹槽中。
所述支撑座由座体、及设置所述座体内的套筒构成,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座体由上壳与下壳扣合而成,所述座体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锁定件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锁定件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锁定件的顶部设有按键。
所述空腔的顶部开有键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键孔露置在外。
所述套筒的侧壁开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体位于所述锁定孔内。
所述卡位槽为环形槽。
所述锁定体为圆柱体或球体。
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锁定体的直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装配和运输;其次,支撑柱与支撑座之间的锁定与解锁通过锁定体的滚动位移来完成,锁定更加牢靠,同时操作时更加灵活省力;环形卡位槽的设计使得支撑座可以在同一高度旋转定位,定位角度灵活,适用范围广;再次,调节按键位于支撑座的顶部,设计更加人性化,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开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定位装置实施例,包括支撑柱1、套装在所述支撑柱1上的支撑座2,所述支撑柱1上设有多个卡位槽11,所述支撑座2内设置有与所述卡位槽11相配合的锁定体3和推动所述锁定体3的锁定件4,所述锁定件4的侧壁上设有一凹槽41,所述凹槽41的侧壁为斜面411,所述斜面411推动所述锁定体3卡入所述卡位槽11中。所述锁定体3为圆柱体或球体。可滚动锁定体3的设计,使支撑柱1与支撑座2之间的锁定与解锁通过锁定体3的滚动位移来完成,锁定体3滚动摩擦阻力小,调节时更加灵活,锁定更加牢靠。
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锁定件4的侧壁上成形有锁定部42,在所述锁定体3卡入所述卡位槽11后,所述锁定部42顶靠所述锁定体3。在本实用新型锁定时,锁定件4向上运动,位于锁定件4侧壁上的凹槽41随之向上运动,凹槽41的侧壁为斜面411,斜面411向下运动时对锁定体3施加推力,推动所述锁定体3卡入卡位槽11后,锁定件4继续向上运动一段长度,位于凹槽41下侧的锁定部42顶靠锁定体3的侧壁,实现支撑柱1与支撑座2之间的锁定。所述凹槽41的深度小于所述锁定体3的直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倾斜或平放时,锁定件4向上运动,凹槽41仍旧能够推动锁定体3卡入卡位槽11。
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卡位槽11的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在所述锁定件4的凹槽41位于所述锁定体3处时,所述卡位槽11挤压所述锁定体4滑向所述凹槽41中。在本实用新型解锁时,锁定件4向下运动,位于锁定件4侧壁上的凹槽41随之向下运动,当凹槽41位于锁定体3处时,卡位槽11挤压锁定体3,锁定体3脱出卡位槽11,滑向所述凹槽41,实现支撑柱1与支撑座2之间的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