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化修井作业浮动式井口防溅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272.3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0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轩;魏斌;高广启;罗文莉;张方圆;宋辉辉;付增;金鑫;刘海霞;王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戴武军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化 作业 浮动 井口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的配套设备,是与油田不压井作业用的配套装置,是一种机械化修井作业浮动式井口防溅保护器。
背景技术
作业修井时,如果井下的泄油器失灵,油管内的油、水不通泄流到油井套管里,而是流到地面喷溅到作业工人身上,给作业带不不便,作业工人无法靠近,影响施工效率,既伤害工人身体又污然环境,同时,随着油管一根根起出,井里的井液逐渐减少,容易引起井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进行机械化修井作业时,在井口安装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喷溅出的井液会进入控制系统内,很容易造成控制系统损坏,引起控制系统短路故障,既损坏设备,又增加油水井修井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化修井作业浮动式井口防溅保护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起出的油管内的井液回流至井内,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防溅罩、多级叠加环形气囊、油管吊卡、油管接箍、油管、充气管、骨架、固定螺钉、游动卡管器,骨架卡坐在游动卡管器上,骨架与游动卡管器之间由固定螺钉连接,多级叠加环形气囊安装在骨架的圆盘上平面上,多级叠加环形气囊之上安装防溅罩,防溅罩、多级叠加环形气囊围成防溅腔,油管吊卡坐在骨架的上圆筒形上端面上,油管吊卡卡住油管接箍,油管接箍下部连接油管,油管穿过骨架、游动卡管器伸入井内,骨架上开有联通孔,联通孔处于骨架的圆盘上平面之上,游动卡管器有内腔,游动卡管器的内腔与井筒相通,防溅腔通过联通孔与游动卡管器的内腔联通,充气管与多级叠加环形气囊连接,多级叠加环形气囊的每级气囊之间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不压井作业起油管过程中拆卸油管接箍之上的油管时,通过充气管向多级叠加环形气囊内充气,多级叠加环形气囊浮动升高,使防溅罩升高至油管接箍之上,油管接箍之上的油管与油管接箍的连接螺纹卸开后,油管接箍之上的油管内的井液流进防溅罩内,并通过联通孔、游动卡管器的内腔回流至井内,井液不会溅入不压井作业的控制系统内,可以保护不压井作业的控制系统,油水井能正常作业,同时井液也不会喷溅到井场和作业工人身上,不会伤害作业工人,也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造成原油落地流失,本实用新型的多级叠加环形气囊浮动升降由机械化实现,操作简便、快捷,不影响作业进程,井筒内的井液不会损失,对井底的回压不会下降,可以避免作业时发生井喷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防溅罩1、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油管吊卡3、油管接箍4、油管5、充气管9、骨架10、固定螺钉11、游动卡管器12,骨架10卡坐在游动卡管器12上,骨架10与游动卡管器12之间由固定螺钉11连接,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安装在骨架10的圆盘上平面上,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之上安装防溅罩1,防溅罩1、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围成防溅腔8,油管吊卡3坐在骨架10的上圆筒形上端面上,油管吊卡3卡住油管接箍4,油管接箍4下部连接油管5,油管5穿过骨架10、游动卡管器12伸入井内,骨架10上开有联通孔6,联通孔6处于骨架10的圆盘上平面之上,游动卡管器12有内腔7,游动卡管器12的内腔7与井筒相通,防溅腔8通过联通孔6与游动卡管器12的内腔7联通,从而与井筒联通,充气管9与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连接,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的每级气囊之间相通,充气时每级气囊都能升高,放气时每级气囊都能回收。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升高后能使防溅罩1高于油管接箍4。
多级叠加环形气囊2采用耐热材料,可应用于热采井作业。
骨架10的下部可以采用法兰结构,可以与井口大四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也能适用于普通油水井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阴镇静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电动绞盘内齿圈插接式减速器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