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管液体闪烁计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6514.7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第;陈靖;梁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204 | 分类号: | G01T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闪烁 计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量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液体闪烁计数器,尤其是一种三管液体闪烁计数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闪烁计数是定量测量放射性活度的重要方法,而液体闪烁测量仪器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放射性监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核电工业和生物遗传工程等应用领域。
目前,在现有的三双符合比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在第一种三双符合比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中,其光探测装置与光屏蔽分别采用铝制光室与简易的遮光布制成,没有外部铅屏蔽装置,只能单纯的用于三管、两管效率比方法的科学研究。其缺点是:
1、由于装置结构过于简易,操作较为复杂,仅适合该装置的相关技术人员操作;
2、由于其本底计数率高,仅适合三双符合比相关的纯计量技术研究,不能用于环境类低活度样品的高精度测量。
在第二种三双符合比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中设置有聚四氟光室与紧凑型的铅屏蔽结构。但是,由于光电倍增管散焦不可调,因此只能通过滤光纸或滤光片改变光探测效率。其缺点是:
1、其本底计数率仍然较高;
2、在实现绝对测量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滤光纸或滤光片来改变T/D值,其操作复杂,且T/D值的改变幅度不可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本底计数率低,能实现环境样品绝对测量,同时能通过散焦光电倍增管改变T/D值,实现三双符合比自动绝对测量的三管液体闪烁计数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管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由液体闪烁部分与脉冲信号处理部分构成,所述液体闪烁部分由铅屏蔽室与塑料闪烁体构成,所述塑料闪烁体与所述脉冲信号处理部分相连接,所述铅屏蔽室上设有厚度15cm的铅屏蔽层,所述塑料闪烁体由光探测、收集装置与反符合测量装置构成,所述光探测、收集装置由聚四氟光室、三光电倍增管组件以及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构成,所述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聚四氟光室的内部,所述三光电倍增管组件与所述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反符合测量装置由至少三个梯形反符合探测器与六边形反符合探测器构成,所述梯形反符合探测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聚四氟光室上,所述六边形反符合探测器设置在所述聚四氟光室的底部。
所述塑料闪烁体设置在所述铅屏蔽室的内部,所述铅屏蔽层设置在所述铅屏蔽室的不锈钢外壳与内壁之间,所述内壁由依次由镉板、无氧铜制层与有机玻璃构成。
所述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的末端设置在所述聚四氟光室的内部,所述三光电倍增管组件由三个光电倍增管a呈120°对称式分布构成,所述光电倍增管a的末端穿过所述聚四氟光室的侧壁与所述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相连接。
所述梯形反符合探测器的数量与所述光电倍增管a的数量相同,所述梯形反符合探测器由梯形塑料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b构成,所述光电倍增管b的末端与所述梯形塑料闪烁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梯形塑料闪烁体的顶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光电倍增管a之间。
所述六边形反符合探测器由六边形塑料闪烁体与至少三个光电倍增管c构成,所述光电倍增管c的末端与所述六边形塑料闪烁体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六边形塑料闪烁体的顶部与所述聚四氟光室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光电倍增管c的数量与所述光电倍增管a的数量相同,所述光电倍增管c垂直设置在所述光电倍增管a的下端。
所述塑料闪烁体设置在蔽光罩的内部,所述光电倍增管a、所述光电倍增管b、所述光电倍增管c的前端以及所述液闪瓶固定与高度调节组件的顶端均是延伸至所述蔽光罩的外侧。
所述脉冲信号处理部分由前置放大器、信号处理器、NIM控制器、恒比定时相加器、延时器、符合电路单元与计数器构成,所述前置放大器依次与所述信号处理器以及NIM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恒比定时相加器依次与所述延时器、所述符合电路单元以及所述NIM控制器电连接,所述NIM控制器以及所述符合电路单元均与所述计数器电连接。
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a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恒比定时相加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光电倍增管b和所述光电倍增管c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NIM控制器由NIM机箱以及安装其内部的NIM模块与反相器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6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金属门合页
- 下一篇:一种饲料加工粉碎机流管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