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的压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4210.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伟;肖贺;滕松;赵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对制件进行压力加工的模具的压料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厂家,汽车钣金件的压力加工是一道重要的加工工序。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模具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汽车生产厂家在千方百计的降低模具制造及使用成本,因而对模具开发的源头--模具结构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思路、改善模具结构成为降低模具成本的关键,同时汽车厂家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对模具的开发、设计也有很大改善。一种常用的压料板压料模具,其结构如图2所示:它将弹簧或氮气弹簧等弹性元件11安装在上模3处,与压料板2接触,随着模具工作开始,上模向下运动,通过压料板和上模对弹性元件进行压缩,从而提供工作时所需的压料力;当模具工作时,上模压料板2由弹性力源提供压力压住制件10后,再由工作刀块9进行修边、冲孔、翻整等加工工作。这种普遍使用的压料板压料模具存有如下问题:1.上模采用弹性元件作为力源容易出现压料板受力不稳,对压料板寿命造成影响,同时在压料力提供不稳的情况下,制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制件品质;2.模具弹性力源一般采用螺旋弹簧或氮气弹簧等弹性元件,受上述弹性元件寿命周期的影响,需要经常更换。一方面因更换、维修弹性元件而停产的现象时常发生,影响模具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频繁更换弹性元件使模具的使用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压料稳定且可降低制作、使用成本的模具的压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模具的压料结构,它包括上模、压料板和位于压料板下部的工作凸模,特别之处是:所述结构还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为倒置的T形,顶杆下部与压料板经紧固螺钉形成固定连接。
上述模具的压料结构,所述上模对应顶杆的位置处设有让位孔,所述顶杆由让位孔中穿过。
上述模具的压料结构,所述压料板侧边设有自润滑导板,自润滑导板经导板螺钉固定在压料板侧边,自润滑导板外侧面与上模滑动配合。
上述模具的压料结构,所述上模下部设有上模工作刀块。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压料板压料模具采用弹性件压料,制件容易变形及弹性件易损坏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模具的压料结构。该压料结构摒弃传统的弹性元件,设置与压料板直接连接的顶杆,由冲床气垫经顶杆将压料力直接传递到压料板,从而为压料板提供稳定的压料力,保证压料稳定,避免制件因压料不稳而发生变形,提高产品质量。此外,由于不使用弹性件,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制造及使用成本,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压料板压料模具的压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如下:1.工作凸模,2.压料板,3.上模,4.让位孔,5.顶杆,6.紧固螺钉,7.自润滑导板,8.导板螺钉,9.上模工作刀块,10.制件,11.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3、压料板2和位于压料板下部的工作凸模1,压料板与工作凸模相对应的面具有相互匹配的几何形状。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上模经弹性元件对压料板施加弹性力压料力的传统结构,设置了顶杆5,所述顶杆为倒置的T形,顶杆下部与压料板经紧固螺钉6形成固定连接。在上模3对应顶杆的位置处设有让位孔4,所述顶杆由让位孔中穿过,在让位孔中上下运动。在压料板2的侧边设有自润滑导板7,自润滑导板经导板螺钉8固定在压料板侧边,自润滑导板外侧面与上模滑动配合。在上模3下部设有上模工作刀块9,上模工作刀块9在上模驱动下完成对制件的修边、冲孔、翻整等加工。
仍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模具的上模3固定在机床滑块上,根据模具参数设置机床上气垫压力及行程(即模具设计人员设定的压料板所需的压力和行程);将顶杆5由紧固螺钉6紧固在压料板2上,顶杆穿过上模的让位孔4与机床接触,从而将机床压力传递给压料板。随着机床的向下运动,在充足的压料力下压料板在上模中通过自润滑导板7与上模滑动配合运动一个设定行程,并提前10mm与工作凸模1贴合进行压料,最后上模工作刀块9与工作凸模1结合进行工作,当机床滑块和上模向下运动到位时,一个工作过程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4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缆式光缆振动探测报警系统
- 下一篇:基于USB3.0的硬盘数据读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