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权反馈方式的输出共地DC/DC开关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710.9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8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刘晓刚;李守峰;朱配清;赵学荟;赵振江;经纬;刘佳;孙瑶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权 反馈 方式 输出 dc 开关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C/DC开关电源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权反馈方式的输出共地DC/DC开关电源电路,属于电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考虑电路体积和成本因素,输出共地的DC/DC开关电源的反馈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取负载电流较大的单路或正负输出电压进行反馈的方式,能实现取反馈处的输出电压单值稳定,其余输出电压仍受负载波动影响;二是在各路输出端预置负载以改善各路负载调整率,但其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效果有限,如所需预负载较大还会影响电源的转换效率。上述两种方式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较宽的负载变化范围,交叉调整率较差。在上述方式一的基础上,辅路输出增加一级线性稳压可获得较好的负载调整率,但同样会损失电源的转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满足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和不损失转换效率的前提下,提高输出共地的DC/DC开关电源的交叉调整率的加权反馈方式的输出共地DC/DC开关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加权反馈方式的输出共地DC/DC开关电源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PWM控制驱动电路、功率变换电路、加权反馈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加权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及加权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 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连接,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该方式附加电路少,因此实现简单、成本低、不损失固有转换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2)交叉调整率性能得到了提高,且参数设置灵活。应用本实用新型的±15V共地输出开关电源,其任一路满载且另一路负载从空载到满载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交叉调整率在3%以内,如图3、图4所示。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输出路数和负载特性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框图;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15V共地输出开关电源原理图;
图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15V共地输出开关电源实测交叉调整率曲线(-15V满载,15V变化);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15V共地输出开关电源实测交叉调整率曲线(15V满载,15V变化)。
图中:1.输入滤波电路;2.辅助电源电路;3.PWM控制驱动电路;4.功率变换电路;5.加权反馈电路;6.输出滤波电路。
图2中:Vin、Vin′、VCC、VREF2、GND_S、+15v_S、-15V_S表示各电路连接的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电源输出共地的特点,采用了特定的加权反馈方式。正负输出经各自的分压采样后,按其输出极性和电压幅值分别经各自的比例运算电路转化反馈电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各路可反馈电压设定不同的加权值,最终作用在同一个光电隔离反馈的参考输入端。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15V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输入滤波电路1、辅助电源电路2、PWM控制驱动电路3、功率变换电路4、加权反馈电路5、输出滤波电路6。
输入滤波电路1起到输入滤波的作用,通过共模滤波对输入侧和电路内部产生的高频造成起到一定的抑制,具体包括电容C1、C2、C3、C4和电感L1。输入正与输入地分别连接C1的两端,C2与C1并联;L1的一端与输入正相连,另一端接C3的一端;C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C3与C4并联。
辅助电源电路2可提供一路线性稳压的辅助电源,为控制与驱动电路供电,具体包括电容C14、C29、电阻R4、R5、场效应管Q2和稳压管Z1。C29的一端与输入滤波电路1中的C3的一端连接,C29的一端同时与R4和R5的一端连接,C29的另一端与输入地连接;Q2的漏极连接R4的另一端,Q2的栅极连接R5的另一端和Z1的阴极,Q2的源极连接C14的一端;Z1的阳极连接C14的另一端并接入输入地;Q2为SI2308,DZ1为MM3Z1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源的IGBT驱动模块
- 下一篇:一种无刷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