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防爆储运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666.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6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鞠仲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瑞琦林格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9/14 | 分类号: | F42B3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防爆 储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爆领域,是一种小形防爆储运罐,适用于公安、武警、军工企业等部门储存运输爆炸物的专用设备。广泛用于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展览场馆、广场、会议中心、安全检查等场所;也可用于疑似爆炸物品周转运输或在罐内直接将疑似爆炸物直接引爆销毁。
背景技术
现有爆炸物防爆储罐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半径小的球形罐盖上置,半径大的球形罐体下置,球形罐盖开口环的口朝下置在球形罐体朝上的罐口内侧,球形罐盖相对球形罐体向球形罐体内翻转来实现开启罐口的,其不足之处是,球形罐盖开启偏转角度小,使球形罐体的罐口开度相对小,不利于放置、取出疑似爆炸物,整体重量大,不便于移动;另一种是:球形罐盖开口环的口朝上置于球形罐体的罐口内侧,向罐内放置或从罐内取出疑似爆炸物品时,球形罐体相对罐盖翻转启闭,半径大的球形罐体的罐口开度大,易于放置或取出疑似爆炸物品,但整体重量大,不便于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重量轻,便于移动和运输,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的小型防爆储运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小型防爆储运罐,主要包括:上球体、下球体、左锁紧箍、右锁紧箍,其特征是:上球体和下球体扣在一起,并通过左锁紧箍和右锁紧箍将上球体、下球体锁紧,形成一个空心球体。
左锁紧箍与丝杠的一端固定,丝杠的另一端与手轮连接,左锁紧箍与主动杆的一端铰接,主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与被动杆的一端铰接,被动杆的一端与右锁紧箍铰接,连接杆通过转轴与支架铰接,支架固定在下球体上。
在上下球体的内壁粘贴有吸能内衬。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防爆储运罐,顺时针转动手轮,镶嵌在手轮上的螺母带动丝杠和左锁紧箍向左移动,主动杆向左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绕转轴逆时针转动,连接杆推动被动杆,被动杆推动右锁紧箍向右移动,不断顺时针转动手轮直至使左锁紧箍、右锁紧箍与上球体和下球体的凸台完全脱开;脱开后踩动脚踏板,千斤顶将上球体顶起。将千斤顶泄压,上球体下落到原位,逆时针转动手轮,镶嵌在手轮上的螺母带动丝杠和左锁紧箍向右移动,主动杆向右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绕转轴顺时针转动,连接杆推动被动杆,被动杆推动右锁紧箍向左移动,不断逆时针转动手轮直至使左锁紧箍、右锁紧箍与上球体和下球体的凸台完全啮合到位,使上下球体紧密结合,处于密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防爆储运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小型防爆储运罐工作示意图。
图中:1.上球体,2.下球体,3.左锁紧箍,4.右锁紧箍,5.丝杠,6.手轮, 7.千斤顶,8.导轨,9.主动杆,10.被动杆,11.连接杆,12.支架,13.吸能内衬,14.脚轮,15.滑车,16.脚踏板,17.滑轮,18.转轴,19.连接板,20.上球体凸台,21.下球体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小型防爆储运罐,包括:上球体1、下球体2、左锁紧箍3、右锁紧箍4,上球体1和下球体2扣在一起,并通过左锁紧箍3和右锁紧箍4将上球体1、下球体2锁紧,形成一个空心球体。滑车15的一端焊接在上球体1上,另一端与导轨8滑动配合,滑车15上安装有两个滑轮17;连接板19的一端与下球体2固定,另一端与千斤顶7和导轨8固定,目的是通过连接板19将千斤顶7和导轨8与下球体2连接固定在一起;丝杠5的一端与左锁紧箍3固定,另一端与手轮6连接,主动杆9的一端与左锁紧箍3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1铰接,被动杆10的一端与右锁紧箍4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1铰接,连接杆11通过转轴18与支架12铰接,支架12固定在下球体2上,通过以上零件的设计和各零件的相互连接,当转动手轮6时丝杠5带动左锁紧箍3前后移动,通过主动杆9、连接板19、被动杆10带动右锁紧箍4前后移动,使上球体凸台20与下球体凸台21脱开或结合在一起;脚轮14固定在下球体2上,便于方便移动球体;千斤顶7的上端与滑车15固定,下端安装有脚踏板16,千斤顶7用于将上球体顶起或落下。在上下球体1和2的内表面衬有吸能内衬13,吸能内衬的设置可大大减轻防爆球的整体重量,更方便运输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瑞琦林格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瑞琦林格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