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交流到直流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0778.1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3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廖斯孟;王化;胡全云;谢赋斌;昌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固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M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交流 直流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到直流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常用的交流到直流转换电路,图中电阻除R4′外其他电阻阻值要求一致,且R4′的阻值须为其他电阻阻值的一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输入的交流信号的正负半周经整流后幅值相等,因此对这种电路的调试较麻烦。上述电路还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反馈回路使用了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两个半导体二极管D1、D2,其输出端为了克服D2的初始导通电压会有电压突变,这将会导致电磁干扰,因此需配套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第二,D1和D2的寄生电容对电路的高频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该电路仅适用于低频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适用于高频、调试简单且抗干扰性较强的交流到直流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交流信号输入由第十三电阻、第一电阻、双电源供电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其后信号分为两路传递;第一路通过第二电阻传递至由单电源供电的第一轨到轨运算放大器和第三电阻组成的反相放大电路;第二路通过第四电阻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六电阻组成的反相放大电路后,再经第七电阻传递至由单电源供电的第二轨到轨运算放大器和第八电阻组成的反相放大电路;第一路信号、第二路信号经上述两路传递后分别通过第五电阻、第九电阻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十电阻和第一电容组成的加法电路合成后输出脉动直流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式,所述脉动直流信号经第十一电阻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四运算放大器、第十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的反相积分放大电路后输出平滑直流信号。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电路不仅没有使用二极管,其能适用的频率范围比常用的精密整流电路更广;也无需使电路中各电阻之间的阻值比保持固定,因此其调试较简单;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运算放大器均采用反相放大电路,其不受外界干扰,电路工作稳定,可以抑制共模电压的干扰,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运算放大器均采用反相放大器。首先,交流信号输入由第十三电阻R13、第一电阻R1、双电源供电的第一运算放大器1A、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该差分放大电路可适应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如电压或电流互感器、分流电阻信号等;其后,信号分为两路向后传递;第一路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2传递至由单电源供电的第一轨到轨运算放大器2A和第三电阻R3组成的反相放大电路,因第一轨到轨运算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它只在输入信号Vi的正半周输出信号,而负半周输出为零;第二路信号通过第四电阻R4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二运算放大器1B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反相放大电路后,再经第七电阻R7传递至由单电源供电的第二轨到轨运算放大器2B和第八电阻组成R8的反相放大电路,所述第二轨到轨运算放大器的作用与第一轨到轨运算放大器的作用一样,由于第二路信号有第二运算放大器对输入信号反相,则第二轨到轨运算放大器只有在输入信号Vi为原负半周时才输出信号,而正半周输出为零;第一路信号、第二路信号经上述两路传递后分别通过第五电阻R5、第九电阻R9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三运算放大器1C、第十电阻R10和第一电容C1组成的加法电路合成后输出脉动直流信号,该合成的脉动直流信号为一个完整的包含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的单向脉动直流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式,可将单向脉动直流信号经第十一电阻R11传递至由双电源供电的第四运算放大器1D、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电容C2组成的反相积分放大电路后输出,其可将所述脉动直流信号转换为平滑直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固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固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0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扫描镜转角和转速测试系统
- 下一篇:PM颗粒物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