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控活塞式药物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9211.2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超;王文;孙莉莉;高昌俊;每晓鹏;陈磊;董玉琳;李辉;张婷;武胜昔;李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A61M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药物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是一种电控活塞式药物注射器,用于实验室进液量控制。
背景技术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动物脑立体定位给药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方法。如大脑核团定位注射束路追踪剂、活性药物、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等。这种显微操作要求注射量精确(0.1微升),注射速度恒定,重复性好,组织损伤小。传统的微量注射采用单手推动微量注射器活塞的方法进行,注射速度不能保持恒定,组织损伤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判读;且经常发生注射器针头堵塞,影响实验进程,操作精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部分试剂需要电压离子导入,更增加了传统微量注射方法的操作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传统鼠大脑核团定位注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织损伤小,使用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的电控活塞式药物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控活塞式药物注射器,至少包括注射器管体,注射器管体由密封口分割为活塞腔室和注射液室,注射液室有注射器出液口,活塞腔室通过活塞将腔体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分别有气输入/输出口和气输出/输入口。气输入/输出口即可以是气输入口,也可以是气输出口;同样,气输出/输入口即可以是气输出口,也可以是气输入口;所述的注射液室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活塞下端形成注射液室,注射液室通过注射器出液口吸入注射液。
所述的上腔有压力传感器接口,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口连接压力传感器。下腔有位移传感器接口,通过位移传感器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
所述的气输入/输出口和气输出/输入口连接比例换向阀,比例换向阀连接气泵和气源。
所述的气源输出通道上有过滤器。
电控活塞式药物注射方法,输液前,通过键盘给处理器输入进液量数据,或将进液量数据存入存贮器中;输液时,处理器控制气泵工作,处理器一边检测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一边控制比例换向阀开口度,控制活塞杆向下带动注射器活塞开始输液,注射器活塞在注射液室内移动,通过注射器出液口连接的气输出/输入口向注射体注液,同时,处理器检测位移传感器的位移量,控制进液量到设定值时,停止工作;退出活塞杆时,改变比例换向阀方向,处理器控制气泵工作,使比例换向阀处于退出输液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将注射器内的注射器推杆与一个相配合的缸体内的活塞杆固定,使活塞杆与注射器推杆在一条运动轴线上,缸体进气口和缸体出气口分别通过比例换向阀与气源相通过,在气源与比例换向阀之间有气泵,缸体分别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前者用于检测进液量是否到位,后者用于控制进液量的速度。这样通过控制比例换向阀和检测位移传感器和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就能方便控制注射量,达到数字化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器管体;2、注射器活塞;3、注射液室;4、注射器出液口;5、活塞杆;6、位移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比例换向阀;9、气泵;10、气源;11、气输入/输出口;12、气输出/输入口;13、密封口;14、活塞腔室;15、注射液室;16、上腔;17、下腔;18、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注射器管体1,注射器管体1由密封口13分割为活塞腔室14和注射液室15,注射液室15有注射器出液口4,活塞腔室14通过活塞18将腔体分为上腔16和下腔17,上腔16和下腔17分别有气输入/输出口11和气输出/输入口12。气输入/输出口11即可以是气输入口,也可以是气输出口;同样,气输出/输入口12即可以是气输出口,也可以是气输入口;所述的注射液室15有注射器活塞2,注射器活塞2下端形成注射液室3,注射液室3通过注射器出液口4吸入注射液。
上腔16有压力传感器接口,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口连接压力传感器7。下腔17有位移传感器接口,通过位移传感器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6。
气输入/输出口11和气输出/输入口12连接比例换向阀8,比例换向阀8连接气泵9和气源10。
为了使气源10纯净,气源10输出通道上有过滤器,以防气源10内的杂质进入上腔16和下腔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9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亮度智能调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铜材红热精密锻压成型凹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