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7641.0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郭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2B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两用 蒸汽 产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同样的,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天然气的价格相对较昂贵,因此,如果单纯的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应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作为原材料,通过加入高效添加剂配方,经过粉碎、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高密度、高质量的燃烧颗粒。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清洁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天然生物质颗粒燃料,可替代城市燃气,含水率较低,助燃空气容易调节,燃烧热效率高。2、燃烧热效率高;生物质颗粒燃料能大大提高木质材料的燃烧性能,热效率可以提高80%以上,1吨生物质颗粒燃料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0.8吨煤。3、使用安全,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于取自自然状态的生物肥料或木康,不含有易裂变,爆炸等化学物质,故不会发生中毒,爆炸,泄露等事故。4、节省空间,由于生物质燃料经过高温压缩,大大节约了储存空间,也便于运输。5、可持续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的炉灰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新的植物生长,进入新的循环,使生物资源的供应源源不断,持续利用。但现阶段生物质颗粒燃料尚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企业较为分散,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规模。而且由于原料来源不一,很难形成质量标准,不少手工作坊式的颗粒加工含灰量较大,不能实现颗粒的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既能解决使用天然气成本较高昂的问题,而且还克服了传统生物质燃料蒸汽机不稳定的缺点,保证了设备的持续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包括:蒸发室,燃烧室,送料装置,控制系统与底座,还包括:括蒸发室内的低液位传感器和高液位传感器,连接蒸发室的蒸汽出口,烟囱二,连接蒸发室的进水管,进水管上的阀门,燃烧室内的挡板,挡板上的通风孔与点火装置,燃烧室底部的炉排与排渣口,送料装置上的料斗与连接送料装置的电机,连接燃烧室的鼓风机,连接鼓风机与炉胆的的气道以及气道上的电磁阀一,还包括蒸发室内的炉胆,连接炉胆的进气管,进气管上的电磁阀二,连接炉胆的烟囱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机的燃料为生物质燃料或者天然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炉胆包括混气室,燃烧管,火焰探测针以及点火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下方为一环形气道,挡板上开有若干个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生物质燃料与天然气作为燃料,降低了蒸汽机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蒸汽机的稳定性,增强了蒸汽机的安全性与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炉胆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蒸发室,2、炉胆,3、燃烧室,4、送料装置, 5、电极,6、料斗7、挡板,8、炉排,9排渣口,10、底座,11、点火装置,12鼓风机,13、气道,14、电磁阀一,15、电磁阀二,16、进气管,17、低液位传感器,18、控制系统,19、高液位传感器,20、蒸汽出口,21、烟囱一,22、烟囱二,23、阀门,24、进水管,201、混气室,202、燃烧管,203、火焰探测针,204、点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与气两用蒸汽产生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7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