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7276.3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兵;孟凡明;陈伟;马海波;刘效疆;阎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一体化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流电池用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
背景技术
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主要应用于钒电池等液流电池领域。目前,国内外液流电池用的双极板主要是通过密封圈压紧的方式将导流边框和导电板两种组件组装而成。这种方法缺点是密封的可靠性差,结合处易出现串液、漏液,严重制约液流电池电堆的使用寿命。因此,寻找另外一种可靠性高的一体化双极板成为钒电池等液态电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中的带流道的导流边框与导电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边框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和环氧乙烯基树脂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板采用石墨材料制成,导电板的碳含量为30%~100%,厚度为0.2 mm ~8mm,电阻率小于1Ω·cm。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板采用以石墨毡、碳毡为基材的有机高分子复合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板厚度为0.2 mm ~8mm,电阻率小于1Ω·cm。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板采用以有机高分子为基体,石墨粉、碳粉、碳纤维为导电填充料的导电塑料材料制成,导电板厚度为0.2 mm ~8mm,电阻率小于1Ω·cm。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边框与导电板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粘接、常温浇注或高温注塑。
本实用新型将液流电池导流边框、导电板组件采用常温浇注、高温注塑以及粘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制作成一体化双极板,减少了导流边框与导电板之间的密封环节,提高了双极板的防渗漏能力,组装电池的时候,减少了零散组件,生产和维护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密封可靠性高、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是对液流电池传统双极板的结构创新。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极板易出现串液、漏液、可靠性差的缺点,采用一体化结构,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可靠性高的一体化双极板,该一体化双极板已经在液流电池电堆中应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和维护方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电板 2.导流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通过实施例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工艺条件,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板1四周外边缘和导流边框2四周内侧边缘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粘接、常温浇注或高温注塑。
实施例1
以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注塑模具,用不锈钢板做模具夹板,以无锡蓝星树脂厂生产的615A环氧树脂和593固化剂混合料为常温浇注原料,石墨板为导电板,经如下工艺制备一体化双极板:
(1)按双极板导流边框结构设计注塑模具,模具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内置腔体,将石墨板压紧嵌于模具中央预留的腔体凸台中间,然后用不锈钢板加螺栓固定,模具上端有一个浇注口和两个排气口,分布于模具上端两侧和中间位置,最后将夹具整体放入注塑顶模装置并用螺栓固定,完成注塑装置组装;
(2)将615A环氧树脂在恒温箱中保持恒温至20℃,加入593固化剂,两者按重量比例4:1混合,搅匀,得到混合物X;
(3)将混合物X在真空箱中排除液体中的气体,抽至气压400Pa时,保压8min,然后取出;
(4)一体化双极板注塑的全过程保持环境恒温在20℃;
(5)然后将模具一端垫起,使倾斜角度至10°,液态树脂混合料沿模具一端注塑口的壁上缓缓倒入至一定位置,放平模具,静置5min,继续添加树脂混合料至灌满模具腔体,静置18h,脱模,即制得一体化双极板。
实施例2
以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高温注塑模具,用不锈钢板做模具夹板,以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881乙烯基树脂、过氧化甲乙酮和含量为12%的异辛酸钴为常温浇注原料,以导电塑料板为导电板,经如下工艺制备一体化双极板:
(1)按双极板导流边框结构设计注塑模具,模具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内置腔体,将导电塑料板压紧嵌于模具中央预留的腔体凸台中间,然后用不锈钢板加螺栓固定,模具上端有一个浇注口和两个排气口,分布于模具上端两侧和中间位置,最后将夹具整体放入注塑顶模装置并用螺栓固定,完成注塑装置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7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硫酸铁生产原料中的固体杂质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