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4364.8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才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粉碎煤矸石、页岩。
【背景技术】
煤矸石和页岩是制作空心砖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这些原料首先要进行粉碎之后才能使用。现有的粉碎机,多为锤式的,如申请号为0226861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包括了一机壳,机壳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机壳内设有粉碎室,锤式粉碎机是通过旋转设在机壳内的锤头砸碎通过粉碎室的原料。这种锤式粉碎机在粉碎过程中,锤头在敲砸过程中极易磨损,而且敲砸时很难保证粉碎均匀,使得从出料口得到的原料存在粗粒,影响原料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碎机,不仅能够均匀的粉碎进入粉碎机原料,而且粉碎效果较好,机器不易磨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的粉碎机易于装卸,便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粉碎机,包括机壳和转轴,转轴伸入机壳内,转轴通过履带连接电机,所述的机壳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机壳底部敞开形成为出料口,机壳内设有转盘I和转盘II,所述的转轴有两个,分别为转轴I和转轴II,转盘I和转盘II分别连接在转轴I和转轴II上,所述的转盘I和转盘II的边缘处设有复数根轧辊。
采用了双转轴结构,转盘I和转盘II分别连接转轴I和转轴II,两个转轴逆向转动,转盘I和转盘II设置了轧辊,在转动过程中,从进料口进入机壳内的原料随着轧辊快速转动,原料之间相互发生碰撞粉碎,在重力作用下,原料从转盘II处落向转盘I处时,由于转盘I和转盘II是逆向转动的,原料也会跟着发生逆向转动,于是先后落下的原料会发生更加激烈的碰撞,粉碎效果较好,同时原料粉碎是通过相互之间碰撞而非通过机器的部件敲砸,因此机器部件不易磨损,粉碎效果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措施:
所述的转轴I中空,转轴II穿过转轴I并两端露出。双转轴重叠结构,可节约空间。
所述的转轴I的一端与转盘I法兰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的转轴II的一端与转盘II法兰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的转盘I边缘处弯折并形成一圆环,所述的圆环和转盘II在同一直线上并靠近转盘II,所述的转盘I上的轧辊固接在圆环上。转盘I和转盘II之间存在间距,在粉碎原料过程中容易落进粉尘影响机器运作和粉碎效果,转盘I上的弯折设计可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所述的机壳侧壁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圆盖,圆盖中部设有进料口。
所述的机壳顶部设有可旋转的装卸支架,装卸支架上设有用来穿过链条的圆孔,所述的电机上设有吊环,所述的圆盖上设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为了方便安装以及维修,在机壳上设置了可拆卸的圆盖,打开圆盖可对机壳内部的部件进行装卸检修,设置了装卸支架方便了整个机器装卸。
所述的转盘I和转盘II上的轧辊分别同心均布,轧辊之间的间隔弧度为12°-36°,所述的同一转盘的轧辊上分别连接固定圈。轧辊之间的间隔太大则粉碎效果不理想,间隔太小则增加成本,同一转盘上的轧辊通过固定圈固定结构。
所述的机壳顶部两侧设有检查口。方便随时检查机壳内部运行情况。
所述的转轴I和转轴II设于机壳的两侧,所述的转盘II的直径小于转盘I的直径。
所述的转轴I的一端与转盘I法兰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的转轴II的一端与转盘II法兰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的转盘I和转盘II上的轧辊分别同心均布,轧辊之间的间隔弧度为12°-36°,所述的同一转盘的轧辊上分别连接固定圈。
所述的机壳侧壁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圆盖,圆盖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的机壳顶部设有可旋转的装卸支架,装卸支架上设有用来穿过链条的圆孔,所述的电机上设有吊环,所述的圆盖上设有吊环;所述的机壳顶部两侧设有检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了双转轴以及双转盘结构,在转盘上同心均布轧辊,以转动轧辊带动原料转动使其相互碰撞粉碎,原料的粉碎均匀,同时两个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原料在粉碎过程中碰撞更加激烈,保证了粉碎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重量都较重,设置了装卸支架和吊环,利用装卸支架可以方便装卸各个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机壳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机壳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才,未经徐正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4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内注塑模板
- 下一篇:高功率因数LED电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