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持针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4322.4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9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丰;汪健;李小飞;周勇安;闫小龙;赵晋波;倪云峰;梁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62 | 分类号: | A61B17/06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针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涉及一种持针钳。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持针钳在握把部分与普通止血钳构造类似,都是由两个类似半圆形的套环背靠背式分别设置在持针钳两侧,由于其结构特征,导致这些持针钳握持方法则分为指套法、掌指法以及掌握法(俗称一把抓),参见图1。
其中掌握法以拇指与中、食及小指握(抓)钳身,以食指压在钳轴近端,构成稳定力学三角,牢靠、稳定及有力。相比较而言,用掌握法来进行深部缝合,要比指套法和掌指法优越很多。因此,掌握法很值得推荐。但是掌握法需以拇指关节及大鱼际肌的活动来控制持针器的张开与闭合的动作范围,要反复进行张闭训练,体会要领,才能习惯这种持拿法。尤其对于习惯指套法和指掌法的医师而言较难适应及掌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便于握持以及结构简单的持针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持针钳,包括第一钳枝、第二钳枝以及钳枝扣合齿;所述第一钳枝通过钳枝扣合齿与第二钳枝扣合在一起,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钳枝的长度小于第二钳枝的长度。
上述持针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钳枝尾部的套指环。
上述持针钳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钳枝尾部的握把。
上述握把是类环状握把或握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持针钳,其扣合齿较传统持针钳靠前,且只有一侧有套指环,便于使用掌握法时拇指自然套入,从而控制开合;另一侧则设计为一个类环状握把,便于手掌牢固握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持针钳可以在获得与掌握法同样牢靠、稳定及有力的握持效果的同时,仅用拇指的关节活动就可控制持针钳的开合,较普通针持的掌握法更易适应。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持针钳在使用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持针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钳枝;2-第二钳枝;3-钳枝扣合齿;4-套指环;5-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持针钳,与传统的持针钳一样,均包括第一钳枝1、第二钳枝2以及钳枝扣合齿3;第一钳枝1通过钳枝扣合齿3与第二钳枝2扣合在一起,与传统的持针钳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持针钳的第一钳枝1的长度小于第二钳枝2的长度,形成不同长度的钳枝,并通过钳枝扣合齿3扣合在一起。同时,在第一钳枝1尾部的套指环4;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钳枝扣合齿3较传统持针钳靠前,且只有一侧有套指环,便于使用掌握法时拇指自然套入,从而控制开合。
同时,为了便于操作者的握持,在第二钳枝2的尾部还设置有握把5,该握把5可以是原有的套指环、普通的握柄或者类环状握把。与传统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钳枝2的尾部所设置的握把5与第一钳枝1尾部所设置的套指环4设置并非是背靠背式,而是属于同一方向,在操作过程中,适应手掌的握持,可达到稳定及有力的握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4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货车风管用活接弯头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异型橡胶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