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电消除护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393.2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东平 |
主分类号: | A61N1/14 | 分类号: | A61N1/14;A41D13/0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消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消除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静电消除护袖。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论是工业生产或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静电现象。工业生产中,静电现象不仅会影响产品的生产及检测质量,还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危及到操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在电子、光学仪器、制药、微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行业,以及须要无尘操作的场所,都必须设法消除静电;工作人员也都需要穿着防静电服,以消除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传统的防静电服是全身性的,包括防护衣、防护裤、防护鞋,而且一起穿着才有防静电效果。目前,绝大多数防静电织物是采用导电纤维制成的复合纤维布,导电纤维均衡地分布于化纤织物中。该防静电服,是基于电荷的泄漏与中和机理织造。防静电服带有接地装置时,织物上的静电除通过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被中和之外,还可经由导电纤维向大地泄放;在无接地装置时,则借助于导电纤维微弱的电晕放电而消电。可见,防静电服从面料的制作、到成衣,再到使用,须历经较长的过程,耗材费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消除护袖,目的在于通过在护袖上缝制简易除静电器,以清除人体所带静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在护袖上缝制的除静电盒,主要由盒体、一个纽扣电池、两只静电二极管、两个铜片及电压显示屏组成,其中,纽扣电池的正极与一只静电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纽扣电池的负极与另一只静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两个铜片分别与两只静电二极管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纽扣电池、静电二极管设置于盒体内、铜片位于盒体的下底面、电压显示屏位于盒体的上表面。所述盒体与护袖以拉链连接缝制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仅在护袖上安装简易实用的除静电盒,无须接地,使用方便,盒体表面具有电压显示,电压不足1V时可拉开拉链,取下消除静电盒更换电池。该消除静电盒属自回路消电,静电消除效果好,就可替代原传统的须全身穿着防静电服、防静电鞋以及接地来消除人体静电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静电盒的电路元器件连接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静电盒下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在护袖1上用拉链2缝制有除静电盒3,盒体表面设有电压显示屏31。
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除静电盒的电源(纽扣电池)的正极与A静电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B静电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A铜片33与A静电二极管的正极连接;B铜片34与B静电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上述元器件的连接为静电自吸收回路。
如图3所示
A铜片33与B铜片34均设置在除静电盒的底面32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东平,未经蒋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片脱胶机及其防压篮保护机械手
- 下一篇:污物箱卸料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