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血压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188.6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盟;潘日劲;阮明浩;徐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5 | 分类号: | A61B5/022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血压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血压测量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智能血压计。
背景技术
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实现,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
目前,无创的血压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柯氏音的听诊法、示波法、触诊法、超声法等。目前,绝大多数市场上的血压计产品,都是基于示波法的。示波法血压测量,通过马达和气泵对佩戴在用户手臂/手腕上的袖带进行充气和加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袖带内的压力进行采集、滤波和判决,从而得出血压测量值。
现有的电子血压计,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电池和电源电路,马达和气泵等压力控制组件,压力传感器电路,按键电路,LCD显示控制电路,智能终端。测量过程中最复杂的信号处理部分,都是由血压计内置的智能终端完成的。这种血压计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血压计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手机作为处理核心的新型血压计,从而提供了低价、高性能的全新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血压计,它包括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和智能终端,所述的血压计终端包括互相连接的马达和气泵,气泵为固定带的气囊充气;固定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数据传输模块相连,数据传输模块与接口相连;所述的智能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线滤波模块、带通滤波模块、模糊异常判决模块、曲线拟合模块、示波判决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基线滤波模块:滤除血压原始波形中的直流和低频成分,确保基线平坦,以利于进一步信号处理;带通滤波模块:进一步滤除信号中的过高和过低的频谱成分,以抑制低频漂移和高频干扰;模糊异常点判决模块:基于模糊逻辑,对每个峰谷点的确定性进行判决,以去除异常坏点;曲线拟合模块:将去除异常点后的峰值点连线进行曲线拟合,以便于下一步判决;示波法判决模块:利用拟合后的曲线和前一步读取的用户特征门限,根据示波法进行血压判决;发送模块:将测量血压结果和医嘱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端;
所述的血压计终端通过接口与基线滤波模块相连。
其中,所述的血压计终端与智能终端之间为USB接口连接或串口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的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电脑。
其中,所述的固定带为腕带或臂带。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普通电子血压计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省去了大量冗余的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血压计终端成本大大低于现有普通血压计,且产品外观小巧,易于携带。(2)由于充分利用了手机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由于手机的处理速度和内存容量大大优于血压计内置的单片机,因此,血压计软件可以对血压信号进行更加高级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从而可以从算法上保证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由于利用了手机丰富的人机界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户体验更加友好。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加新型血压计终端的组合,将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给用户更高级的产品服务。
附图说明
图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血压计,包括互相连接的血压计终端1和智能终端2。
所述的血压计终端1包互相连接的马达11和气泵12,气泵12为固定带13的气囊充气;固定带13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通过A/D转换器15与数据传输模块16相连,数据传输模块16与接口17连接。固定带13用于将血压计终端1固定于测量者身上,可以是腕带或臂带。
所述的智能终端2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线滤波模块21、带通滤波模块22、模糊异常判决模块23、曲线拟合模块24、示波判决模块25和发送模块26;智能终端2为智能手机或电脑。
所述的血压计终端1通过接口17与基线滤波模块21之间为USB接口连接或串口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