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505.2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光洗涤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67/02 | 分类号: | D06F6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4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热油 加热 熨平 机辊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熨平机,特别涉及采用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
背景技术:
熨平机是通过消耗热能来熨平布草。目前已知的熨平机辊筒的加热方式有蒸汽、电、燃油(气)三种。现今社会服务产业的规模化,集成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大型的社会洗衣服务业。导热油作为热传递介质具有温度高而且均匀、可以集中供热、可循环利用而被相当一部分大型的社会洗衣业作为热源使用。针对这种现状,采用集中供热的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填补了这个空白。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中,加热辊筒热量传递不均匀,热利用率不高,导致熨平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所述的这种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辊筒热量传递不均匀、热利用率不高以及熨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包括外层筒体、内层筒体、左端法兰和右端法兰,其中,所述的左端法兰密封设置在所述的外层筒体的左端,所述的右端法兰密封设置在外层筒体的右端,所述的内层筒体同轴设置在外层筒体内,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的间隙中设置有导流板,内层筒体的两端分别与左端法兰和右端法兰密封连接,左端法兰和右端法兰的外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各自设置有一个以上数目的第一软管接头,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软管接头与均与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之间的间隙连通,左端法兰的端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左端圆板,所述的左端圆板的中心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半中空轴,所述的第一半中空轴的圆周上设置有与左端法兰上的第一软管接头相同数目的第二软管接头,第一半中空轴上的第二软管接头各自通过软管与左端法兰上的第一软管接头一一对应连接,右端法兰的端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右端圆板,所述的右端圆板的中心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二半中空轴,所述的第二半中空轴的圆周上设置有与右端法兰上的第一软管接头相同数目的第二软管接头,第二半中空轴上的第二软管接头各自通过软管与右端法兰上的第一软管接头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半中空轴中的轴向通道、软管、外层筒体与内层筒体之间的间隙、第二半中空轴中的轴向通道构成导热油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板连接在内层筒体的外圆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端法兰焊接在外层筒体的左端,所述的右端法兰焊接在外层筒体的右端,内层筒体与左端法兰、右端法兰焊接。
进一步的,左端法兰和右端法兰的端面上沿圆周向各自均匀设置有4个第一软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板是螺旋形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半中空轴圆周上均匀固定设置有4个第二软管接头,所述的第二半中空轴圆周上均匀固定设置有4个第二软管接头。
进一步的,右端圆板通过螺栓设置在右端法兰上,左端圆板通过螺栓设置左端法兰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将已经加热的导热油通入左端圆板中心的第一半中空轴的轴向通道,通过用金属软管联接的第一软管接头、第二软管接头进入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之间的空间,沿着内层筒体上的螺旋板流过,已经加热的导热油将热能传递给外层筒体表面,外层筒体持续获得熨平所需的温度,逐渐降温的导热油流向右端发兰上的第一软管接头通过金属软管和右端圆板中心的第二半中空轴上的第二软管接头,从右端圆板中心的第二半中空轴流出,回到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在加热,这样周而复始完成熨平机的熨平工作。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采用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的辊筒中采用内外双层筒体,同时在内外双层筒体中间设置螺旋流道,引导导热油流向,使得导热油对外筒体的热量传递的均匀,热利用率高,熨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熨平机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光洗涤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光洗涤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