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495.2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琴;瞿贤;康健灵;张淳;方方;罗坚;王毓明;黄莉莉;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15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盐量 工业废水 净化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发达,随之而来的工业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尤其是含有高含盐量工业废水的行业,都会沿海而建,以便处理后的达标排放的高盐废水排入海洋系统,如位于杭州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位于天津滨海的天津化学工业区等。石油和精细化工行业的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即使经污水厂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尾水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长期以往,势必会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工湿地是一个独特的水、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具有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强、耐污染冲击负荷、运行成本低、运转维护管理方便以及出水水质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矿山酸性废水、纺织工业和石油工业等废水的处理。
目前,由于废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制约了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湿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湿地系统的去污能力,所以人工湿地技术对盐含量较高的废水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现在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主要用于对盐含量较高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含盐量较高的再生水,沿海高盐度地区的微成水以及含盐量较高的水产养殖业废水。然而,利用人工湿地对诸如化工行业高含盐量废水中有机物深度处理的应用还没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能够适用于对高含盐量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废水与地表水混合稀释的集水池和用于净化处理的湿地系统,湿地系统通过进水管与集水池相连通,湿地系统包括土壤层、设于土壤层上的防渗膜、设于防渗膜上的湿地基质层和植于湿地基质层上的湿地植物带,湿地系统还设有用于排放的出水管。
所述的湿地植物带所种植的植物包括芦苇、水葱、水烛、宽叶香蒲和睡莲中的任意种。
所述的湿地系统的水深为30-60cm。
所述的湿地基质层距水平地面的距离,从进水段至出水段呈现由小变大的趋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废水与地表水混合稀释的集水池和用于净化处理的湿地系统,湿地系统通过进水管与集水池相连通,湿地系统包括土壤层、设于土壤层上的防渗膜、设于防渗膜上的湿地基质层和植于湿地基质层上的湿地植物带,湿地系统还设有用于排放的出水管。该净化处理系统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果好、水体重力自流等优点,通过对集水池废水的稀释以及湿地系统对废水的净化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含盐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废水与地表水混合稀释的集水池1和用于净化处理的表面流型湿地系统2,集水池1将盐含量较高、氮磷营养盐含量较低和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经生化处理后的石油和精细化工工业废水按一定比例与地表水混合,以控制湿地进水水源的盐度在2000-6000mg/L之间,从而保证湿地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又具有高效的去污能力。而湿地系统2通过进水管3与集水池1相连通,湿地系统2包括土壤层4、设于土壤层4上的防渗膜5、设于防渗膜5上的湿地基质层6和植于湿地基质层6上的湿地植物带7,湿地系统2还设有用于排放的出水管8。所述的湿地植物带7所种植的植物包括芦苇、水葱、水烛、宽叶香蒲和睡莲中的任意种,其中芦苇、水葱、水烛和宽叶香蒲在水深为30-60cm的水域都能正常生长,而睡莲则可在水深为30-100cm的水域生长,所以该湿地系统2的水深因控制在30-60cm。为防止雨季雨水在近湿地出水口段的地势最低处积聚,根据所述植物正常生长对水深要求的差异,则将睡莲作为湿地的景观性植物种植在近湿地出水管8段,而在湿地的其它区域将芦苇、水葱、水烛和宽叶香蒲作为湿地去污的功能性植物分段交替种植,以发挥湿地的去污功能,同时又增加了湿地的景观价值。另外,所述的湿地基质层6距水平地面的距离,从进水段至出水段呈现由小变大的趋势,如此能够实现湿地系统2水体重力自流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设备及其中断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电诱导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