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104.7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飞;崔学军;王平;杨宏建;邓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动态 称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车辆称重技术领域,特别市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等道路上的车辆动态称重计数,具体的是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等计重收费及超限检测的称重设备中对车辆的称重装置较多,现在所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秤台式称重方法或弯板式称重方法。
传统秤台式称重方法所使用的传统秤台重量一般在1吨以上,现场施工需要使用吊车等起吊设备进行安装,工程量很大,不适合快速改造的场合。弯板式称重方法又分成两弯板式称重和三弯板式称重方法。两弯板式称重方法是将两块、四块或更多块弯板按左右成直线或交错布局的方式布置在车道上的称重方式。因弯板自身长度的限制,该称重方式一般不能达到满车道覆盖,会在车道边缘或中间留下称重盲区,影响称重精度。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599775.2公开了一种三弯板称重装置。该装置在待称重的超宽车道设置三块弯板,以完全覆盖超宽车道,并进行车辆动态称重;其中,三块弯板按照阶梯方式布局,当被称重车辆从称重装置上通过时,各轴的不同轮胎通过三弯板的时序有所差异。以此为依据,三弯板称重装置将三块弯板的动态过车信号传输给称重系统,判断称重车辆的轴重、轴速等信息。该方式虽然解决了传统秤台施工量大的问题,但是采用三弯板的方案,三块板子之间不能实现无缝连接,当车辆压缝时,会造成部分重量不在称重台面上而损失,从而影响整体称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该装置施工简单方便;采用多块台板组合连接,解决了车辆压缝时无法完全称重的问题;采用传感器分组的方式,过车逻辑简单封闭,可有效避免丢轴、丢车等问题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称重平台,与车行方向垂直直线布置在车道里,用于承载驶过的被称重车辆;至少4只称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块称重平台上,用于将被称重车辆各轴的轴载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至少4只称重传感器分成至少两组,通过传感器分组判断车辆行驶方向和/或通过传感器分组判断车辆偏载情况和/或车辆轮距;称重数据处理单元,和传感器相连,用于接收轴载信号,并根据轴载信号计算车辆各轴轴重及总体总量;车辆分离单元,与称重数据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被称重车辆的到达及离开进行检测,生成称重测量触发及收尾信号。
优选地,上述至少两块称重平台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刚性连接在一起,用于承载驶过的被称重车辆。
优选地,上述至少两块称重平台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连接后的横向宽度范围为3000mm~5200mm。
具体地,上述称重数据处理单元包括:轴行驶状态识别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分组,判断被称重车辆在至少两块称重平台上的行驶状态(如:正向行驶还是倒车);车辆偏载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分组,判断被称重车辆在至少两块称重平台上的左右偏载状态和/或车辆轮距;轴重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称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确定车辆轴重;车辆重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车辆轴重、以及所述车辆的每个轴通过称重平台的行驶状态、所述车辆的左右偏载状态确定所述车辆的重量;重量输出模块,与车辆重量确定模块相连接,用于被称重车辆总重、轴重、轴组重、轴速等车辆信息的本地存储或/和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对所有通过车道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通过传感器分组的方式,可以识别出被称重车辆的正倒车情况及偏载情况;通过连接装置将称重台板刚性连接,可以避免因车辆压缝造成的重量损失;分离的称重台板,施工量小,适合于快速改造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称重数据处理单元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所采集的一个车轴通过本装置的典型称重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形蒸发料冲裁模具
- 下一篇:放置板高度可调的置物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