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143.5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3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兴;史亚闻;李为为;葛顺峰;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44;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龚清媛;赵国虹 |
地址: | 2016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属于电气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开关,顾名思义就是用电磁铁控制的开关,也就是电磁铁与开关相结合构成的一种独立的装置,当电磁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衔铁推或拉动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所控制电路。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给双线圈绕组的通电/断电的电信号转换为衔铁与磁轭吸合/分离的机械动作,再将衔铁的机械动作输出给其它被控制机构。电磁开关在各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接触器。
专利文献CN1222971C于2005年10月12日公开了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尤其是接触器,如图1所示,其具有开关壳体和可插入该开关壳体中的插入单元,该单元包括线圈支架21。脱扣元件60支承在插入单元壳体部件40上,该脱扣元件用于机械地操纵用于一省电电路的电气开关24的开关元件30(作用力沿F方向传递)。电气开关24装配在设置在插入单元里面的支承结构印刷电路板22上,并具有一支座轮廓部件70,该支座轮廓部件顶靠在壳体部件40的支承轮廓部件70上。
现有的电磁开关装置的电磁线圈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其切换开关固定在电子线路板上,调试难度大,成本高,而且衔铁的运动通过一大摇臂与切换开关传动,传动距离大,精度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更可靠、精度更高、安装更方便的电磁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包括双线圈绕组及其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双线圈绕组内部双线圈切换的切换开关,沿所述双线圈绕组的磁路方向设有可直线运动的衔铁,所述切换开关的控制端设置在所述衔铁的行程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包括一对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包括两个分别控制双线圈绕组内部双线圈启动的静触点,以及一个动触点;所述切换开关的控制端为摇臂,摇臂的一端面向所述衔铁,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动触点。此为一种具体的控制方式,摇臂为一种机械式的控制方式,结构简单,而且在衔铁吸合或分断的接触到摇臂的时候,摇臂可以跟随衔铁一起运动,冲击力小,可以减少控制过程中的撞击、振动,有利于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双线圈绕组面向所述衔铁的一端设有线圈骨架,所述切换开关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其控制端面向衔铁。这样切换开关跟双线圈绕组相对静止,而衔铁是基于双线圈绕组运动的,切换开关相对双线圈绕组静止有利于调整控制精度。
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引出有触头导电体,切换开关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头导电体电连接。切换开关的触头导电体引出后,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使切换开关和线圈骨架固定后,又和电路板固定,增加强度,抗电磁铁吸合过程中的震动,提高寿命。
优选的,所述线圈骨架上设有卡勾,所述切换开关通过卡勾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此为一种具体的切换开关与线圈骨架的固定结构,切换开关的拆卸方便,便于切换开关的组装和维护。
优选的,所述双线圈绕组面向衔铁的一端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设有导电片,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并通过导电片跟所述双线圈绕组电连接。电路板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形成垂直固定,增加固定的牢固度。
优选的,所述电磁开关装置还包括外罩,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外罩内部,并用胶材封灌,所述外罩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控制模块设置在外罩内部,并用胶材封灌,能有效保护控制模块,外罩也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形成垂直固定,增加固定的牢固度。
优选的,述电磁开关装置包括磁轭,所述双线圈绕组套接在所述磁轭内;磁轭的两端设有用于抵住所述衔铁的端臂,中间设有中柱,所述中柱上固定有所述线圈骨架。磁轭可以拓展磁力作用的范围,使得衔铁的吸合更可靠,且在吸合的时候可以抵住衔铁,使衔铁保持稳定的吸合状态;线圈骨架固定在中柱上,充分利用衔铁的结构实现圈骨架的固定,有利于简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磁开关装置为接触器。此为一种具体的电磁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