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卷帘双层膜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013.1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4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卫东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张玉甫 |
地址: | 118300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帘 双层 膜储热式 太阳能 温室 大棚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业、养殖业用具领域,涉及一种无卷帘双层膜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120101892.6公开了一种双层塑料膜大棚用支撑装置,它的双层膜虽然解决了温室大棚保温能力,但并不能提高储热能力,也不能解决造价高,安装、施工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卷帘双层膜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支撑装置,这种装置克服了以前技术的不足,大大地提高了储热能力,降低了大棚的造价。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卷帘双层膜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气体循环机构;
支撑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立柱、上拉线支撑横梁和下拉线支撑横梁,多个支撑立柱竖直设置在一个平面内,上拉线支撑横梁和下拉线支撑横梁分别横向架设在多个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多个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多条上拉线的一端分别与预埋在地下的第一拉线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固定连接,多条上拉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上拉线支撑横梁上对应的多个上拉线限位孔后,分别与第二拉线固定板上对应的固定孔固定连接,多条下拉线的一端分别与预埋在地下的第一拉线固定板固定连接,多条下拉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下拉线支撑横梁上对应的多个下拉线限位孔后,分别与第二拉线固定板上对应的固定孔固定连接;
气体循环机构包括冷气加热管、地上进气主管道、地下进气管道、多根地下通气管道、地上出气主管道和地下出气管道;多根地下通气管道横向设置,多根地下通气管道的一端分别与地下进气管道固定连接,多根地下通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地下出气管道固定连接,冷气加热管横向设置,冷气加热管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风口,冷气加热管的一端与地上进气主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冷气加热管的另一端与地上出气主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地上进气主管道的下端与地下进气管道固定连接,地上出气主管道的下端与地下出气管道固定连接,地上出气主管道的内部装设有引风机,且冷气加热管、地上进气主管道、地下进气管道、多根地下通气管道、地上出气主管道和地下出气管道的内部联通;
上述引风机的电源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气连接。
上述的第一拉线固定板和第二拉线固定板分别可以为一块或多块。
上述下拉线支撑横梁上固定装设有多个夹板。
上述上拉线支撑横梁和下拉线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拉筋;
上述多条上拉线和多条下拉线上分别连接有拉紧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管道将大棚内空气与地下联通的方式,大棚内空气温度较高时,通过地下管道后,便使温度降低,减少了现有大棚需要定时放热气的步骤。
使用方法:
将气体循环机构中的至少一根地下进气管道、多根地下通气管道和至少一根地下出气管道埋于地面以下,且固定牢固;然后,将多个支撑立柱的下端插设在地下,且固定牢固,再将第一拉线固定板和第二拉线固定板分别牢固固定在地下,安装位置视所处地理位置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主要采用了上、下两层拉线代替了温室大棚原有的钢制骨架,充分利用大棚内多余的热量,利用冷热交换的原理,通过冷热气体循环,对地下土壤进行加热、储热,从而增强了大棚储热、保温能力,同时,免去了现有的温室大棚晚间加盖保温卷帘和使用的相关设备,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费用,大大降低了大棚的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卷帘双层膜储热式太阳能温室大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气体循环机构;
支撑机构包括五个支撑立柱4、上拉线支撑横梁11和下拉线支撑横梁7,五个支撑立柱4竖直设置在一个平面内,上拉线支撑横梁11和下拉线支撑横梁7分别横向架设在五个支撑立柱4上部,且与五个支撑立柱4固定连接,五条上拉线15的一端分别与预埋在地下的第一拉线固定板13上的固定孔固定连接,五条上拉线15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上拉线支撑横梁11上对应的五个上拉线限位孔21后,分别与第二拉线固定板2上对应的固定孔1固定连接,五条下拉线14的一端分别与预埋在地下的第一拉线固定板13固定连接,五条下拉线1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下拉线支撑横梁7上对应的五个下拉线限位孔5后,分别与第二拉线固定板2上对应的固定孔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卫东,未经丁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