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时钟功能的定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675.X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米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3/10 | 分类号: | H01H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3153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时钟 功能 定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时针和分针指示功能的机械定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定时器,一般都包括电机、微动开关、设定时间的定时装置,工作原理是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定时装置工作,到达定时装置设定的时间后,定时装置会触动微动开关动作,从而断开所控制的电路。现有技术中的定时器驱动装置是分立元件,分立元件组装工艺复杂成本高,各齿轮之间需要很高的配合度,对于每一个元件尺寸的精度都有要求,在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较高。控制困难。此类定时器能够定时的范围一般是24小时或一周循环,即定时装置上的刻度圈在环绕24小时或一周后循环工作,即在这一周内会触发所有定时点,根据这个原理,其对于对时的时间来说都是以小时为单位,不能设定以分钟为单位的定时点,对时精确度低。另外在此类设备中,用于指示当前定时装置所走位置的,都是定时装置上的指示圈,指示圈上有个指示标识,使用者根据指示标识与所定时间点之间距离来明确两者的关系,由于这个指示标识仅是指示圈上的一个标记,查看时容易忽略,给使用者的查看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定时器的驱动装置采用分离元件的安装方式,导致安装工序复杂、各元件要求的配合度和精度高且成本高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时针、分针结构进行定时的定时器,本方案不但可将对时的时间点设定到分钟,而且时针采用24小时计时制,能够旋转两周,完全与常用钟表一致,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时钟功能的定时器,包括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设定定时时间的定时装置,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导至定时装置的齿轮传动系统,接受定时装置的控制通断电源插头/座的微动开关,定时装置包括设定定时点的插片,安装插片的分度圈,将插片固定在分度圈上的刻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系统连接有指示定时时间的指示针,所述指示针包括时针和分针,驱动装置通过分度圈驱动齿轮传动系统。
为使时针和分针与分度圈实现同步旋转:所述齿轮传动系统包括转换齿轮A和转换齿轮B,安装时针的时针齿轮,安装分针的分针齿轮及同轴两级加速齿轮,其中时针齿轮套在分针齿轮上且时针齿轮的尺寸大于分针齿轮的尺寸,安装后的时针和分针位于刻度圈的外表面上,转换齿轮A与分度圈通过齿轮结构啮合,转换齿轮B分别与转换齿轮A和时针齿轮啮合,同轴两级加速齿轮同时与时针齿轮和分针齿轮啮合。
为更好的调整定时器内部的结构:所述分度圈内管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齿,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其中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外齿或内齿啮合,转换齿轮A与内齿啮合。
为减少制作工序及简化动力传输:所述分度圈内管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道内齿,其中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一道内齿啮合,转换齿轮A与另一道内齿啮合。
为减少制造上的工序精简结构:所述分度圈内管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齿或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转换齿轮A同时与内齿啮合或同时与外齿啮合。
为减少安装上的工序,简化定时器内部结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安装在一个盒体内的齿轮减速系统连接,齿轮减速系统将电机的动力通过一个动力输出轴输出。
为与人们日常习惯相适应:所述分针转动一圈为60分钟,同时时针旋转一圈为12小时,两者同步转动。
为减少齿轮数量,提高安装效果:所述齿轮传动系统包括安装时针的时针齿轮,安装分针的分针齿轮及同轴两级加速齿轮,其中时针齿轮套在分针齿轮上且时针齿轮的尺寸大于分针齿轮的尺寸,同轴两级加速齿轮同时与时针齿轮和分针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安装在一个盒体内的齿轮减速系统连接,齿轮减速系统将电机的动力通过两个动力输出轴输出,其中动力输出轴与分度圈啮合,另一个动力输出轴与同轴两级加速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米迪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米迪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6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