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盘的排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337.6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纲;贾小平;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38 | 分类号: | B66D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盘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盘的排绳机构。
背景技术
绞盘是救援车辆的主要作业装置,主要用于完成对淤陷、倾覆或因技术故障失去自行能力的车辆实施拖救;在条件具备时也可对本车施行自救。通常绞盘是利用缠绕在滚筒上的钢丝绳进行牵拉作业,由于作业时钢丝绳的牵引力会发生变化,导致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不均,不仅影响绞盘正常工作,还会降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绞盘的排绳机构,结构简单,能保证钢丝绳在绞盘滚筒上的有序排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绞盘的排绳机构,包括套筒、穿装于所述套筒内的转轴以及滑块总成,所述滑块总成上设有钢丝绳导槽,所述转轴上设有双向螺旋槽,所述滑块总成通过双向螺旋槽滑动连接所述转轴并可沿所述转轴往复运动,所述套筒上设有限制滑块总成转动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总成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筒上的导向套、设于所述导向套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嵌入所述双向螺旋槽中,所述滑块带动所述导向套在所述套筒上往复运动,所述钢丝绳导槽设于所述导向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制滑块脱落的卡套。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包括左导板、右导板以及设在所述左导板与所述右导板之间的滑动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左导板上设有左限位柱,所述右导板上设有右限位柱,所述左限位柱、所述右限位柱与所述滑动轴承之间配合形成所述的钢丝绳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左限位柱与所述右限位柱之间安装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限位柱与所述右限位柱上均安装有耐磨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排绳机构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排绳机构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绳机构应用于多滚筒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筒,11限位槽,2转轴,21双向螺旋槽,3导向套,31左导板,310左限位柱,32滑动轴承,33右导板,330右限位柱,34钢丝绳导槽,35限位板,4滑块,5卡套,6储绳筒,61挡板,7小摩擦滚筒,8大摩擦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绞盘的排绳机构,包括套筒1、穿装于套筒1内的转轴2以及滑块总成。
参照图2、3,转轴2上设有双向螺旋槽21,滑块总成通过双向螺旋槽21滑动连接转轴2,类似于螺母与螺杆的配合,为保证运动的可靠性,需要在套筒1上设置限制滑块总成转动的限位槽11,那么转轴2在旋转时,利用双向螺旋槽21的作用带动滑块总成往复运动。
参照图4,滑块总成包括安装在套筒1上的导向套3、设于导向套3内的滑块4,滑块4的一端嵌入双向螺旋槽21中,滑块4另一端设置卡套5,卡套5防止滑块4从限位槽11脱落,并能在滑块4运动过程中提高滑块4稳定性。滑块4带动导向套3在套筒1上往复运动。
参照图1、4,导向套3包括左导板31、右导板33以及设在左导板31与右导板33之间的滑动轴承32,左导板31上设有左限位柱310,右导板33上设有右限位柱330,左限位柱310、右限位柱330、滑动轴承32之间配合形成钢丝绳导槽34。绞盘排绳时,钢丝绳由钢丝绳导槽34穿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向套3有如下特点: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装配;滑动轴承32的外圈作为钢丝绳导槽34的一个侧面,可以减少排绳阻力,且采用滑动轴承32可以有效避免排绳时钢丝绳对滑块4运动造成干涉,使导向套3的滑动更加稳定。
在左限位柱310与右限位柱330之间安装限位板35,防止排绳时钢丝绳从钢丝绳导槽34中脱出,提高排绳可靠性;此外,在左限位柱310与右限位柱330上均安装有耐磨套,耐磨套,减少钢丝绳的磨损,增加机构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5,多滚筒绞盘具有储绳筒6、大摩擦滚筒8、小摩擦滚筒7,储绳筒6上存储钢丝绳60,在储绳筒6的两端安装有挡板61,两片挡板61之间安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绳机构,储绳筒6与转轴2之间通过齿轮组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