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患肢治疗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180.7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9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希顺 |
主分类号: | A61F7/08 | 分类号: | A61F7/08;A61F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1 山东省烟台市龙***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患肢治疗袋。
背景技术
临床中,四肢骨折、肌肉挤压容易造成皮下淤血、肌肉淤血,轻者患肢肿胀、疼痛难忍,重者患肢淤血处肌肉僵硬、钙化,若治疗不恰当,还会造成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为有效治疗,促进淤血吸收,需在伤后48小时内对患肢进行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减少淤血的发生,而在伤后48小时以后则需对患肢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淤血尽快吸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普通热水袋灌入冰水或热水进行冷敷或热敷,由于热水袋与患肢的接触面积小,因此治疗效果差。还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直接将毛巾用冰水或热水湿润后敷于患肢上,此法由于毛巾太湿极易弄湿衣服、被褥等,另外还要频繁更换毛巾,费时费事、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的患肢治疗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患肢治疗袋,包括袋体,袋体为圆筒形状,其特征是:袋体包括有内壁和外壁,内壁与外壁密闭连接,内壁与外壁之间为储水腔,袋体上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储水腔密闭相通,进水管上密闭连接有进水阀,袋体下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储水腔密闭相通,出水管上密闭连接有出水阀;外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袋体为圆筒形状,在使用时能将本实用新型套在患者的患肢上,使受伤部位与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的接触,治疗效果好,无需频繁更换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进水管;2、进水阀;3、外壁;4、内壁;5、储水腔;6、出水阀;7、出水管;8、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患肢治疗袋,如图1所示,包括袋体,袋体为圆筒形状,袋体包括有内壁4和外壁3,内壁4与外壁3密闭连接,内壁4与外壁3之间为储水腔5,袋体上端连接有进水管1,进水管1与储水腔5密闭相通,进水管1上密闭连接有进水阀2,袋体下端连接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与储水腔5密闭相通,出水管7上密闭连接有出水阀6;外壁3外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8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材料可选用生产普通热水袋所用的原料,做成直径不同的大、中、小各种型号,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适当型号的本实用新型套在患肢上,使受伤部位与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的接触,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冷敷或热敷的过程中,当储水腔内的水变温或变凉时,可以通过调节进水阀和出水阀直接换水,无需将袋体取下,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操作使用很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希顺,未经张希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1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天线组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传感网络的移动式渣土车智能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