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5850.3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何长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12 | 分类号: | F01M1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郭云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发动机机油量的机油尺。
背景技术
发动机要有机油润滑,但并不是有就行,是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机油不足,对发动机零件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机油过多,又会造成燃烧机油和燃烧室积碳,降低发动机动力。通常每部车都有机油尺,机油尺的作用就是检查发动机润滑油油面的高低。
传统的机油尺底部为一块平板,上限标记和下限标记设置在机油尺底部的平板上。由于机油本身是透明的,不易分辨清楚机油在机油尺上的浸没位置,需要正对光源才能观察清楚,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机油尺不易观察机油浸没位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油尺,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握持部、尺身部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呈板状,在测量部上设置有上限标记和下限标记,关键在于:在所述测量部上还设置有呈网状分布的圆形通孔区,所述上限标记位于圆形通孔区的中上部、下限标记位于圆形通孔区的中下部,所述圆形通孔区的圆孔直径为1.2~3.8毫米。
所述握持部由圆柱体和设置在圆柱体上方的横块组成,尺身部与测量部由同一平板构成,在尺身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加强筋,以进一步优化结构,同时提高机油尺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部的厚度为0.5~1.6毫米,测量部的厚度过大不利于观察、且增加成本,过小又强度不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油尺的测量部设计无数的小圆孔,当测量部浸入机油时,机油会进入小圆孔中,取出机油尺后,小圆孔里的机油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会牢牢地吸附在小圆孔内;这样浸入到机油的小圆孔都会吸附机油,没有浸入到机油的小圆孔不能吸附机油,在空气中查看机油浸没位置时差别就十分明显,具有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强度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机油尺,由握持部1、尺身部2和测量部3构成,三者由上向下依次设置并连为一体。测量部3呈板状,可以是平板或弯曲板。在测量部3上设置有上限标记31、下限标记32以及圆形通孔区33。圆形通孔区33由多个圆形通孔构成,并呈网状分布。上限标记31位于圆形通孔区33的中上部、下限标记32位于圆形通孔区33的中下部。圆形通孔区33的圆孔直径为1.2~3.8毫米,圆孔直径不能太大,可根据机油的本身特性计算出最合适的孔径大小。
握持部1和尺身部2的结构形式多样,握持部1用于测量者握持,尺身部2用于连接握持部1和测量部3。最好是,握持部1由圆柱体和设置在圆柱体上方的横块组成,尺身部2与测量部3由同一平板构成,在尺身部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加强筋21。测量部3的厚度优选为0.5~1.6毫米,最好是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5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内燃机车排气烟囱出口防护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的机油集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