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输液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5160.8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4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16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是凭观察和经验对滴管内液体滴速进行手动调节,并且通过家属或护士巡视来观察输液是否正常进行或结束。然而这些采用人工监测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看护人员的疏忽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异常或输液结束,常因输液速度过快而使患者出现不适甚至输液反应现象,或者由于速度太慢而影响治疗效果,或者由于输液结束不能及时给予处理导致回血或堵管,而威胁生命安全。另外,这种人工监测的方法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给医护人员和家属也带来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为了使输液能够智能化,如何提供一种无需人工监测,可以自动监测输液情况的监测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输液监测装置,避免了由于人工监测输液滴管而产生的医疗事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包括:夹持部件,具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夹臂的信号发送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夹臂的信号接收装置,该信号接收装置的位置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相对应,能够接收信号发送装置所发送信号;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的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报警装置。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送装置是包括发光二极管的电路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是包括光敏三极管的电路装置。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送装置或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内嵌于所述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或者粘贴于所述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内侧。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夹持部件或输液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安装于所述夹持部件或输液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件外侧安装有显示输液状态的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件上安装有开启或关闭监测装置的监测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当所述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被夹持在输液滴管上时,控制装置通过信号发送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获取到的控制指令,实现对输液滴管的监测,完成报警功能。这样避免了当输液滴管出现异常时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减少了由此引发的医疗事故,并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使得病人或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也不需要随时观察输液量及剩余药量,减轻了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送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实现计数功能的单片机引脚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接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包括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100具有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分别位于所述夹持部件100手柄3的两侧,以实现夹持药液滴管的目的。
所述夹持部件100的第一夹臂1上安装有信号发送装置4,在所述夹持部件100的第二夹臂2上安装有信号接收装置5,并且所述信号接收装置5的位置是相对于信号发送装置4安装,用以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装置4发送的信号。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显示的是将信号发送装置4和信号接收装置5相对应的采用内嵌式安装在夹臂之内,使得信号发送装置4发送的信号能够被信号接收装置5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51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侧部结构
- 下一篇:安全气囊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