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GSM-R车载式无线干扰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9827.3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袁友茂;武清海;伍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大灵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8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sm 车载 无线 干扰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SM-R车载式无线干扰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GSM-R网承担了列控信息传送、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公务移动通信、应急语音通信等业务,是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一,对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起着至关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种用频设备大量增加,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和恶化,用频设备间相互干扰、自我干扰日益突出。GSM-R的工作频段为885~889MHz、930~934MHz,它可能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1)合法运营商的基站因老化或故障产生频率漂移、杂波等信号干扰GSM-R;(2)个别单位或个人为方便自己而非法设立的未经检测的直放站等设备,导致GSM-R信号受到干扰;(3)非法使用的无线电设备占用了GSM-R频段内的频点,对GSM-R形成干扰;(4)GSM-R网络配置不合理,造成网内干扰。
因此,随着GSM-R的大面积使用,需要有技术手段对GSM-R工作频段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掌握频段内的电磁环境变化和频率使用情况,能及时发现和查找干扰源,以保障GSM-R网络用频正常,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针对GSM-R通信网络的干扰测试系统。
现在铁路GSM-R无线干扰测试时使用的测试设备,是通过定向天线、测试处理主机、控制面板、电池和记录设备等相互独立、分散的设备临时搭建组合而成。它占用的空间大,使用不方便,各设备间需要大量的现场连接,布线、接线复杂,搭建时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对测试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各部分设备功能不是协调统一设计、功能接入兼容性差,不同设备需要分开操作和监控,用户现场操作不方便、测试结果不直观,增加了干扰测试的难度和复杂度;维护难度和成本较高,需要维护多个设备、故障定位较为困难、维护时需要协调大量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化的GSM-R车载式无线干扰测试系统,它具有使用方便、机动性高、连接简单、无需现场布线、兼容性好、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GSM-R车载式无线干扰测试系统,它包括天线系统、接收系统、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天线系统通过射频信号与接收系统连接,接收系统通过通讯线路与控制系统连接,供电系统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
天线系统包括测向天线阵和监测天线,测向天线阵和监测天线与射频预处理器连接,射频预处理器与射频开关连接,射频开关与接收系统连接。
接收系统包括测量接收机、GPS和电子罗盘,测量接收机与射频开关连接,测量接收机、GPS和电子罗盘通过通讯线路与控制系统连接。
控制系统包括高速A/D采集处理器、嵌入式工控计算机和PC机,嵌入式工控计算机和测量接收机通过通讯线路与高速A/D采集处理器连接,GPS和电子罗盘通过通讯线路与嵌入式工控计算机连接,PC机通过交换机与嵌入式工控计算机连接,射频开关和测向天线阵与高速A/D采集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供电系统包括充电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蓄电池组与充电器连接,充电器与逆变器连接,嵌入式工控计算机和PC机与逆变器连接,充电器上设置有交流电接口和直流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集成化设计,兼容性好,连接简单,无需现场布线,安装和使用难度低;
2.不需要同时维护多个设备,维护难度低,故障定位容易,降低了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3.具有直流电接口,可方便设置于汽车上,大大增加了测试的机动性,减少了测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大灵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大灵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9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