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9209.9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佑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佑功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03D9/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美国关岛塔穆林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将自然力转换为电力的绿色环保电力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发电方法,大体上包含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水力发电厂的建设成本昂贵,而且会因为气候关系影响到整个电厂的发电量。火力发电厂除建设成本昂贵外,其燃烧产生的废气污染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缺点,且燃烧所用的油料、煤等资源亦有限。风力发电的成本虽然低一点,但会受气候的影响,且其发电量有限。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低,发电方式相当环保,但其发电量不足且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核能发电厂的建设成本相当高,虽其发电量大,但其发电方式及核废料具有辐射污染及储存的问题存在。纵观上述,现有的发电方法具有成本高、污染性大、发电量有限或易受气候影响等问题。
综观大自然的现象可以发现,在阳光炎热的气候下,风力往往较小,而风力较大的时候又往往阳光不太强;以致于适合太阳能发电的地方不见得适合风力发电,而适合风力发电的地方则不见得适合太阳能发电,致使一般的风力或太阳能被使用于发电的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普及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风力或太阳能被使用于发电的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及整合大自然中的光能、热能与风能,将其转换为动能驱动发电机发电,达到绿色环保诉求的发电装置;其包括有由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一热能传递单元与一光热收集单元;当有充足风力时,冷空气直接从内管下端进入推动发电机运转;当有充足的阳光时,则可藉由光热收集单元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驱动发电机,同时将伴随光能产生的热能传导至热能传递单元,利用热能传递单元产生适当的热交换气流推动风力发电机运转发电。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能发电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有一热能传递单元、一光热收集单元与一风力发电机组;所述热能传递单元包含有一内径相对大的外管、一内径相对小的内管,以及多个导热管,该内管设于该外管内,该导热管设于该内管的外径与外管的内径之间,该外管、内管与导热管轴向竖立地设置;该光热收集单元设于该热能传递单元上方,该光热收集单元具有一聚光聚热组件,该聚光聚热组件与该外管与内管接触;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设于该内管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设于热能传递单元的导热管最好接触所述内管与该外管,以获得最佳的热能传导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光热收集单元进一步设置一凸透镜,且该凸透镜位于该聚光聚热组件的上方,藉由凸透镜将阳光聚集而提升收集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设于光热收集单元的聚光聚热组件具有凹陷弧面,使穿过凸透镜的阳光的热量得以被该凹陷弧面聚集。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光热收集单元设置一具有多平面的箱体,并在箱体的每一平面设置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则连接风力发电机组,以提供风力发电机组初始运转的电力。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二组相互串联且可相互传动的风力发电机组,其中一组为包含有永磁风车与电枢的永磁发电机,当永磁风车受到风力驱动旋转并配合电枢而发电的同时,可以带动另一组发电机运转而发电。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外管管壁设置真空隔热结构,以隔绝外界的太阳热能,保证外管与内管间的温差,让内、外管之间产生对流效应而形成风力推动发电机发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三能发电装置结构的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2为显示沿图1的A-A方向的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能发电装置,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有一热能传递单元1、一光热收集单元2与一风力发电机组3;其中,所述热能传递单元1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内径相对大的外管11、一内径相对小的内管12,以及多个导热管13,其中,内管12与外管11同轴心地设于外管11内,且导热管13设于内管12的外径与外管11的内径之间,同时使导热管13的管壁与外管11及内管12接触;该外管11、内管12与导热管13是轴向竖立地设置,使得外管11、内管12与导热管13的下端与外界相通,且内管12的上、下端贯通。此外,外管11的管壁还可以设为真空隔热结构(图中未显示),以隔绝外界的太阳热能,保证外管与内管间的温差,让内、外管之间产生对流效应而形成风力推动发电机发电。内管12的下端内径则可以设置一颈缩部121,使通过颈缩部121的气流提升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佑功,未经孙佑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92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噪声的弱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推送方法